正如领队“打火石”的高见:重装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最佳方式。在重装队伍里,见天地、见众生、见本心。集齐了这些因素,重装就是真爱,可以忠贞不渝地追求,在驴行的路上修成正果,印证人生。集不齐,顶多是场一次性消费,浅尝辄止,从此相忘于江湖。
在户外运动的行列里历练,王一夫一次次地蜕变得更加坚强、坚韧、坚忍,对户外运动也更加坚定、坚信并坚守。
感悟“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句听起来很美,很经典,很感动并激励人。但细琢磨一下,说这话的人,是简单到无聊了才不得已“说走就走”的吗?是完全没有目的和计划而就一走了之的吗?Ta的身体和灵魂在发动着怎么样的挣扎才上路的呀?……这是在从哪个方面来揭示出了什么样的灵感和行动力呢?或许我们不可以只简单肤浅地认为:Ta一定有钱,还有闲吧,甚或只是咸(闲)的。而我们可以肯定地认为:Ta一定是受到了自己灵魂的感召,而说走就走地去与自己的灵魂相会与对话,而且在走了这一遭,当回归时,Ta一定是轻松愉快、身心舒畅的。
不管您承认与否,人都是有灵魂的,而且“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而有灵魂参与的活动才具有创造性和愉悦感,不是吗?正如周国平先生所言:“决定一个活动是否具有创造性的关键在于有无灵魂的真正参与。……人所从事的超出生存以上的活动都是给大自然的安排增添了一点新东西,无不具有创造的性质。这样的事情当然不是肉体(它只要求生存)、而是灵魂发动的。如果你真正陶醉于一片风景、一首诗、一段乐曲的美,如果你对某个问题形成了你的独特的见解(书画、照片、诗歌、游记……),那么,你就是在(用自己的灵魂)创造。”
王一夫感悟着大多从事户外徒步登山运动者,甚至说到旅游者,似乎一直是在懵懂中,或说在“痴”中前行,莫名其妙为什么要不辞辛苦去户外运动,落得个劳累体力多,动脑思考少;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没头没脑;走奇山观风景多,留下印象少;各项活动多,成文成诗报道少;户外心情好,回家寂寥寥;运动不走心,喝酒玩耍倒;看着生活很丰富,其实内心很贫乏;户外走来走去,有点无山可登无路可走的枯竭……所有的行为,我们似都只知道是在健康我们的身体,而从来未曾想到过是否是要与自己的灵魂同行。但冥冥之中,我们是不是在追赶着我们自己的灵魂呢?当我想去远方或登高时,是否是我们的灵魂在召唤呢?当我们真的在远方或登上高山顶时,我们身体乏累但心情愉悦,是否是因为感觉我们离自己的灵魂更接近、更亲密才会产生出无穷的快乐呢?我们之所以有回味,是我们身体上有记忆,还是我们的思想灵魂有记忆而在这“相聚”后继续愉悦着呢?您将这样一次美丽的“邂逅”当做过眼云烟,无记忆、无记录地忘却了,您的灵魂会不会失望,而您的身体又回到了出发前的混沌之中而不冥呢?
也许我们许多人没有想过与灵魂有关的事儿,但我们常常会在户外徒步登山后说“身心愉悦”,为什么如此这般表达呢?我们试着回想一下,您的身体一定是乏累的,怎么是“身”愉悦了呢?那么剩下的只有“心”愉悦了,这“心”是什么?就是自己的灵魂,灵魂愉悦了,才可以说此次旅行愉快。
身体只是个躯壳,不会发动活动,而我们的运动只能是源于我们灵魂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所以我们才会孜孜以求、百战不殆地醉心在户外运动的路上,在追赶着与我们自己的灵魂同行、对话,才在所有的活动后感觉到安慰和喜悦。
人生是一场修行。户外运动将是一条更好的修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