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

第170章 惶惶渡海时,哀哀遗民泪

张国维闻听先是一愣,而后恍然,点点头道:“你说得对,若吴争听闻如此巨变,还按兵不动,确实与方、王无异,如此之心,不去也罢。那若吴争已经出兵,你又要去哪里?”

张煌言向东指了指道:“吴庄。若吴争出兵,哪怕再艰难,也会去吴庄的,我就在那等他。”

张国维沉默了一会,然后点点头道:“也好,由他看着他,我放心。”

张煌言突然道:“张大人何不与我同路。”

张国维愣了愣,然后微笑起来,摇摇头道:“老夫……老了,你还年青……去吧!”

钱肃乐和张国维在临别之时,都说这句话。

并不代表着他们真的老了。

张国维时年才五十一岁,钱肃乐更是只有四十一。说老,还真够勉强的。

但其中的意味待人寻味。

人未老,心老。

老到不想改变。

其实也难怪,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朱家皇朝,在二人心中,是不可替换之重。

二人都明白,真要是朱以海去了杭州,受制于人,是不可避免的。

不管吴争是不是忠臣,这一点无法躲避。

这不是他们对吴争有偏见,他们对王之仁的态度也是如此。

君弱臣强,任何时候都是朝廷的悲哀。

就象山就在那,你绕不过去。

所以,这二人明知朱以海逃去海上,是一步错棋,可就是不去阻止。

死,并不可怕,可怕地是不知道为何去死。

朱以海是皇室,按大明的规矩,可死不可俘不可降。

二人,及二人背后的众多官员,就是这么一个统一的认识。

但钱肃乐和张国维与那些官员,也有不同。

他们也知道朱以海确实不是明主,他们也想改变。

可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限制了他们做些彻底的改变,于是二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张煌言走。

去杭州,看着那小子,看着他究竟能走到哪一步。

二人对吴争是既爱又恨,爱其狂浪不羁、天马行空。

恨其……不同道。

这不同道指得不是反清,而是复明。

这复明指得不是复大明,而是朱明。

道不同不相为谋,便是诀别。

……。

朱以海乘坐的船离开码头时。

岸边嚎哭声一片。

至少上万百姓涌至江边,跪在地上,哀求朱以海留下,哀求朝廷不要舍弃他们。

就连追随朱以海离去的官员们,也无不以袖遮脸,惭愧而无奈。

朱以海终究是走了,他也不忍心,可在不忍心和自己的安危面前,他选择了逃离。

不为罪,是为过。

大明立国三百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由来已久。

大明亡了,此例也破了。

当然,也不能说完全破了,除了潞王那厮主动献降杭州府,至少还不曾有登基的朱家皇室主动投清。

就连被世人诟病荒淫无度的朱由崧,也是在逃命路上,战至最后被乱兵劫持献给了清军才被杀害的。

从这一点上来说,朱以海弃城而逃,确实无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龙吟水泊
龙吟水泊
我叫赛伯当,我有一个小盒子,如果你的外号和隋唐英雄有关,我就能让你得到他们的力量,那个王伦,你和我联了个宗,你想得到谁的能力?什么……李密的能力,你还要我给你找萧妃,你怎么不去死啊!
逆天吼
穿梭世界的修士
穿梭世界的修士
作为一个患了癌症的扑街小写手,郭青阳一直以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悲催的倒霉蛋,没有之一。直到有一天,一个从异界穿越而来的小修士当头砸来,一切就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万俟枫
三国:我成了刘备四弟
三国:我成了刘备四弟
一位后世教师陈勐,意外穿越来到公元184年的涿县,此时刘关张三人尚未结义。既如此,那陈勐就主动的加入其中,成为了刘备的四弟。刘备的仁义,张飞的勇猛,关羽的忠义,陈勐的智谋,有了四弟的加入,刘备的人生彻底改变。这一世的刘备,没有错失那些豪杰谋...
历史中的石头
穿越破案抗金
穿越破案抗金
他们乘坐飞船穿越到南宋,遇到了金兵大举南侵、义军造反……主角的金手指是:知晓历史,武功和智力超群。本书是50多万字的中篇小说,前半部以破案为主,后半部以战争为主。在本书中,韩世忠的性格可能和一些书友的想像不同,但这是在参阅大量历史资料后写成...
漫可浓
大明第一锦衣卫
大明第一锦衣卫
回忆于此,那年那时,锦衣卫,绣春刀,飞鱼服,一场场波澜壮阔的征战,权谋间的诱饵,江湖间的侠义,为你呈现一卷不一样的锦衣江湖。独断大明,唯有锦衣!新书已经发布:《寂静时刻》欢迎支持
陈俊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