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

第130章 打伏击

时间紧急,吴争想了想道:“兴国公打算从哪个方向撤退?”

“依旧按原路返回定海。”

“那这样,这信我派人替你去送,你马上返回嘉兴城,从这去嘉兴最多一个半时辰,应该能赶得上兴国公撤退。”

“这……吴兄弟,你究竟要做什么?”

“王千户,杭州城中反正的明军多达三万人,还有无数向往明廷的百姓,一天的撤退时间,如何够用?如果丢下他们,恐怕又会遭受一轮屠杀,我于心何安?我是这样想,等兴国公坚持一天撤退时,派一路人马从陆路回撤,这样也能吸引鞑子从陆路追击,从而掩护兴国公从水路撤退。”

王一林皱眉道:“可这路人马如何撤退?到时杭州城中明军已经全部撤回绍兴,这路人马就成了一支孤军。”

吴争道:“王老哥信吴争吗?”

王一林看了吴争一眼,“我自然是信吴兄弟的。”

吴争指着官道两边,“王老哥请看,这三叉路口边上树林这么茂盛,沿路边埋伏数千人马,很难被发现。再说,这路人马人少,却直向杭州府撤退,追击的清军绝不会料到他们还敢伏击。他们更无法料到,还有我麾下三千人马参与这场伏击战。”

王一林有些动心,但依旧摇头道:“就算真如你所说伏击成功,以这区区数千人,如何摆脱清军的追击?一旦咬上,便是死路一条。”

王一林担心得没错,吴争所说的伏击就算真的成功,击溃了鞑子的追击部队,但无法击溃多铎的中军和后军,到时经过激战的明军,根本没有体力脱逃多铎的追击。

一旦被咬住,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吴争急躁地走了几步,突然牙一咬,对王一林低声道:“我刚得到了一批红衣大炮,虽说小了点,但好在数量多。我打算在杭州城墙上部署这些红衣大炮,只要在此阻击成功,我军可向杭州城撤退,凭借着火炮之威,坚守几日应该没有问题。”

王一林张口结舌起来,“红衣大炮?老天,你是从哪找来的……对了,有多少门?”

吴争将下巴向陈守节点了点,“这是陈于阶的儿子,当时史阁部守扬州时,集合了江北所有的火炮至扬州城,因用不了许多,便下令将千斤以下的数十门火炮运至杭州城部署,可没想到扬州城过早的沦陷,这批火炮就被陈守节藏匿了起来。”

王一林愕然道:“这混帐,要是能早点交出来,之前富阳一战,我军也不会如此凄惨。”

吴争道:“这也不是他的过错,潞王转眼降清,他根本来不及决断是不是该送往绍兴。”

王一林也没有再追究下去的意思,“吴兄弟,你要想清楚了,一旦越国公部撤回绍兴,这可是孤军作战啊?”

“只要杭州城在手,未必就是孤军,再说,东城毕竟还有一万降军控制在我的手里,他们既然已经反正了,再投降怕是清廷也不敢收了,他们虽然士气低落,但帮着守城,还是可以的。王老哥,你也不能否认,这是一场值得冒险的战斗。”

王一林眼神闪烁起来,吴争说得没错,这确实是值得冒险的。

首先伏击的成功机会很大,打痛了鞑子前锋,鞑子气焰就会降低,不敢再高歌猛进。

参与伏击的明军只要不恋战,可以轻松地回撤杭州城,就算多铎紧咬不放,依仗杭州城墙上的火炮之威,也能硬抗鞑子几日。

这几日,不但可以撤光杭州城中想走的百姓和各种物资,更可以吸引撤退的王之仁部水军重新登陆杭州参与守城,甚至撤回绍兴的方国安部也可能返回杭州。

毕竟,守住杭州城的功劳太大了,影响力更广。

王一林确实心动了,“吴兄弟,这可是刀尖上舔血的事,你真有把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龙吟水泊
龙吟水泊
我叫赛伯当,我有一个小盒子,如果你的外号和隋唐英雄有关,我就能让你得到他们的力量,那个王伦,你和我联了个宗,你想得到谁的能力?什么……李密的能力,你还要我给你找萧妃,你怎么不去死啊!
逆天吼
穿梭世界的修士
穿梭世界的修士
作为一个患了癌症的扑街小写手,郭青阳一直以为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悲催的倒霉蛋,没有之一。直到有一天,一个从异界穿越而来的小修士当头砸来,一切就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万俟枫
三国:我成了刘备四弟
三国:我成了刘备四弟
一位后世教师陈勐,意外穿越来到公元184年的涿县,此时刘关张三人尚未结义。既如此,那陈勐就主动的加入其中,成为了刘备的四弟。刘备的仁义,张飞的勇猛,关羽的忠义,陈勐的智谋,有了四弟的加入,刘备的人生彻底改变。这一世的刘备,没有错失那些豪杰谋...
历史中的石头
穿越破案抗金
穿越破案抗金
他们乘坐飞船穿越到南宋,遇到了金兵大举南侵、义军造反……主角的金手指是:知晓历史,武功和智力超群。本书是50多万字的中篇小说,前半部以破案为主,后半部以战争为主。在本书中,韩世忠的性格可能和一些书友的想像不同,但这是在参阅大量历史资料后写成...
漫可浓
大明第一锦衣卫
大明第一锦衣卫
回忆于此,那年那时,锦衣卫,绣春刀,飞鱼服,一场场波澜壮阔的征战,权谋间的诱饵,江湖间的侠义,为你呈现一卷不一样的锦衣江湖。独断大明,唯有锦衣!新书已经发布:《寂静时刻》欢迎支持
陈俊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