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帝王路

第691章 决战开始

赵云当初在任丘搞了一个幺蛾子出来,结果将本来是一个有限度的战争,被吕鹏无限的放大,最终成了双方都伤筋动骨的一场大战,这是天下人所共知的。但这事又和上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贾诩就解释道:“夏侯渊给递过来的消息其实不是军报,是请罪的,他的侄子夏侯尚守卫河阳,却没有遵循主公对吕鹏对骚扰进行严防死守的决定,而是自不量力的擅自出兵,结果被潘凤那个家伙搞了一个诱敌远去,偷袭了河阳,结果造成了军民的巨大损失。”

贾诩是别驾从事,对于各地上报来的军情他有权阅读,被贾诩这么一提醒,朝朝也想起了这件事情:“确有其事,我这几天头疼,也没有心思处理他,想着等这场战争结束了,我要好好的约束一下手下的众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审时度势的胡乱行使自己自由的主权,那就是绝对不允许的,即便他是我的亲侄子也不行,我准备要拿它行霹雳手段,杀一儆百。”

结果贾诩根本没有接曹操的这句话,而是继续自己说着自己的推断:“原先潘凤带着他的2万人马在我们的领地上,东游西窜,结果他突然改变了方向,直接占领了我们一座城池,这在前后对比上转变太过突兀,难道这里没有什么可以思考的吗?”

被这么一提醒,郭嘉立刻就恍然大悟:“先生的意思是,那个潘凤和当初赵云一样,突然间违背了当初的策略,占领了我们的一座城市,这个城市在我们的领地内孤悬,所以吕鹏不得不实行当初和袁绍一样的办法,四处出兵牵制我们,而他自己带着主力前来解救当初的赵云,现在的潘凤,是不是这个意思?”

贾诩就,双手一拍:“先生真是智者,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不如你呀。”

其实这话是在奉承郭嘉,但大家也知道,他也在抬高自己,因为包括曹操在内,没成一个请罪的,报告上,竟然看出了这样的猫腻。

曹操眼睛也不由得一亮:“贾诩先生言之有理,现在想起来事情的确是这样子,刚刚我接到我们埋伏在吕鹏辖区内的密探禀报,这是吕鹏正在紧急筹措馒头大饼,像我们的司隶运输,他们的分量,每一天不少于30万斤,假如说以吕鹏大军的需求,每日30万斤绝对是不可能的,那么他们只有一个可能。”

所有的人的目光都望向了曹操,等待着他的答案,其实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不过谁这时候要是说出来,就抢了曹操的智慧,那就是等着将来有一双小鞋给她了。

“吕鹏在抢掠我们的人口。”曹操用拳头捶打着桌子,说了出了正确的答案。

在这个三国混乱的年代,钱粮和人口,已经成为争霸的两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所以所有的军阀都在努力的控制着自己的人口不外流,努力的鼓励着属下的百姓多生,所以在这个年代,人口已经成了最主要的战略资源,都在尽一切办法增加自己的人口存量,掠夺敌方的人口是最重要的手段,这项技能削弱敌人的实力,又能增强自己的实力,举多得的办法。

既然根源已经找到了,那么大家就松了一口气,感情吕鹏不是,突然间脑袋一热,在刚刚经历了一场分赃大战之后,放弃喘息恢复,突然间跳出来和大家死磕。

不过敌人的目的自己已经明白了,但怎么应对就再次被提到了日程上。

于是几乎所有的文物都纷纷叫嚷着,一定要出兵与吕鹏互相争夺,绝对不能让女朋过些走了自己的人口。

在这群情激奋中,唯独贾诩依旧,老神在在的不言不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扶乱唐
扶乱唐
安禄山死了,但他来了……李隆基:“这安禄山之乱,怕是要持续数年啊!”李倓:“祖父放心,一年之内,你便带着贵妃回你的兴庆宫享福!”李亨:“这太子的人选……”李倓:“父亲尽管抉择,所托非人的话我帮你杀了就是。”李豫:“三弟,你看这皇位……”李倓:“看什么?我先去坐一坐!”乱唐,需要真正的王者来扶起。普通群:576932610
狼烟东去
三国之无限抽奖系统
三国之无限抽奖系统
抽奖系统在手,天下我有。文臣武将,必不可少!神兵利器,应有尽有。什么,还有神级属性丹,可以增加宿主的属性,让废材变成霸王之勇。此书迫不得已已完结,新书《三国之开局签到送李元霸》已发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珺侯
权晋
权晋
晋室东渡后,北方沦陷,国家也虚弱到了极点,不得不依靠士家大族的支持勉强维持统治。外有残暴的异族政权屡屡侵犯、内有奸诈自私的权臣争权夺利,皇帝驾崩,流民造反,如何拯救这地狱级别的危局...
石头阿愣
三国之先锋廖化
三国之先锋廖化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歇后语有两层意思,一是蜀汉后期人才凋敝;二是廖化能力平平。然而廖化真是一个平庸之辈吗?人们对三国的了解大多来自《三国演义》,那个时代群英荟萃、名将云集,区区六十万字的小说确实很难面面俱到。所以很多时候廖化的出场都只是简单的露个脸,甚至露脸只是为了衬托别人的光辉,如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而真正的廖化却躲在历史的迷雾里,你可曾知道“千里走单骑”的不只有忠义化身的关二爷,还
铁皮共和国
大唐医王
大唐医王
一个现代医师回到贞观年间,他能做些什么?如果他正好还成为了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的弟弟呢?李元嘉,大唐医王。
草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