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羽山

第74章 道法有成 红颜命陨

据说种魔大法最好将魔种种入有血亲关系的婴孩体内,这样将来婴孩体内取出的魔种才不会排斥种魔之人。

厉无咎为得到最好的魔种竟将魔种种入亲生儿子体内。

他有个极为宠爱的妃子,为他诞下一个男婴。在婴孩刚出生之时,便体弱多病,一直被厉无咎带在身边,用天材地宝养着。

一开始时那个妃子以为是厉无咎极为宠爱这个孩子。

她根本不知道厉无咎在这个孩子刚出生时便在他体内种入了魔种。

厉无咎将他带在身边只是为了更好的培养魔种。他是要确保这个孩子不会被魔种吸纳生机而早夭,毁了魔种;又要保证魔种能日日吸纳到足够的生机,不能耽误魔种的成长。

直到一日,那个妃子的一个幼时好友在真焰国寻到她,欲兑现迎娶她的山盟海誓。

这个妃子的好友刚刚筑基有成,信心满满下山。

谁知道寻到的已是真焰国太子宠妃。她见好友是个术法高深,道法有成。妃子便求他为经常昏厥的孩子治病,查除病根。

她的好友很快便发现,那个孩子自幼体弱多病的原因是被人做了手脚。妃子的好友怕她伤心一直未敢告诉她真相,只在暗中追查。结果发现那个害她孩子的人,竟是孩子的亲生父亲厉无咎。

妃子的好友多次想除掉厉无咎,奈何都被不知真相的妃子所阻,甚至被妃子误会,认为他不怀好意。

她不许好友再入王宫。但不久后,自知寿限将至的厉无咎便将她害死,欲将体内死气度入孩子体内,取出魔种。

恰在这时,妃子的好友下定决心潜入王宫欲将真相告知妃子。

他到了王宫发现厉无咎害死了妃子,正在施展魔功吸取孩子体内的魔种。妃子的好友大怒赶去阻止。

厉无咎种魔大法因此无法功成,只得临时改变主意吞噬其子意识,并用血祭之法将他自己的身体和孩子的身体骨肉融合。厉无咎当时融合到一半便被妃子好友四处追杀,导致他成了现在这副模样,一半孩童,一半老迈。

而那妃子的好友一直内疚未能早些告诉妃子真相,害的青梅竹马的她香消玉殒,甚至都不能救下她那叫厉颉的孩子。

“想必你也猜的到。那个妃子的好友便是我。厉无咎恨不能生食我肉,吸我骨髓。我对他同样如是。”姜空抹了下眼角几滴浊泪。

待见张小玄面上一副凄凄苦苦的样子,转而笑骂威胁道:“这事我从未说与他人听闻,今日倒让你这后辈小子听了笑话!你小子可要守口如瓶,否则我姜空的菜刀可不是吃素的。”

原来这姜师叔和厉无咎之间还有这样的刻骨仇恨。那妃子应是姜空师叔的心上人,他痛恨自己未能早些告知心上人真相,将她从真焰国带走,心中悔恨。

难怪他要跑在这豫章口开个面片铺子。这是想自堕红尘,毁了自个儿的修行啊。张小玄心中暗叹。

听了姜空和厉无咎之间的故事后,张小玄内心只觉姜空和青梅竹马的恋人之间的结局太是悲凉。心中有些凄凉又有些痛恨和难过,几种情绪交织一起,令他郁气难消。

为那个叫厉颉的孩子难过,为那个妃子难过,也为姜空师叔难过。

痛恨厉无咎为了自己筑基,突破寿限,竟杀死宠妻,残害亲子。虎毒尚不食子啊,何况一个人。

魔道虽诡异难测但也是修道,和其他修士一样,都是求那长生永世。可这修道难道非要如此残忍和冷酷无情?那长生修来又有何意义?自此张小玄对魔道之人心中厌恶,敬而远之。

“师叔只管放心,我张小玄有个外号叫:打死我也不说!”张小玄忙贼兮兮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千古长安客
千古长安客
琅琊英雄榜上,一位是江湖传说,一位是武林神话,绝代双骄,笑傲天下,一代盖世英雄终将落幕,新一辈蜀山剑侠崛起于中土大陆。遇奇缘,进少林,习达摩真传,入函谷,炼紫气,上华山,收神雕,修武道禅宗巅峰。闯活死人墓,九龙拉棺,寻灵宝,斗巨龙,破五教联...
二哲
洪荒之开局获得大罗金仙道果
洪荒之开局获得大罗金仙道果
现代青年浩宇穿越洪荒,碰上鸿钧成圣。叮,鸿蒙系统激活,是否打开新手礼包?恭喜宿主获得鸿蒙圣体、鸿蒙天经、完美大罗金仙道果从此浩宇开始了他的逍遥洪荒之旅
爱吃猫的西红柿
师尊在上,萌徒在下
师尊在上,萌徒在下
龙二是龙家唯一有真龙之血的少主,天命神龙。十岁时,仙门围剿,她被封在湖底,只能眼睁睁看着至亲血染莲池。八年后,她为救慕非白,不惜屠司徒满门。换来的,却是海上宫殿被剿和慕非白的一句,只愿,生死不复相见!龙之一族,向上为神,向下为魔。神不容我,我便成魔!“本尊在此立誓!本尊与慕非白,此生此世,十生十世,恩断义绝,再无瓜葛!”……百年后。人人都道,仙师慕非白,宠徒无度,纵徒上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龙
夕夕有糖
玄灵争仙
玄灵争仙
正经版简介:这是个一心求道之人,奉师门之命,在敌对势力蛰伏隐身,卧底刺探,努力修行的故事。文艺版简介:本是红尘苦凡胎。一朝得愿,存身列仙斋。徒念精境迈关隘,不叫年华把色衰。何料师门点良材。万般无奈,蛰隐伏低台。一路排云摒飞霭,终见瑞霞伴华彩。本书又名:《忠心耿耿的我,卧底在敌对门派当上了少掌门》,《我也想和族人一样靠脸吃饭,没奈何我有大才》
啃西兰花的皮皮
我的仙门大佬之路
我的仙门大佬之路
一百多年前为了解决幽都离人醉失效问题,苏意从四海请来咸池,离人醉更名为博浪沙以纪念四海借咸池之功一百年后落榜学子柳毓珄被忽悠入幽都,走向变强之路
五十年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