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最后一天,宫里的三位皇子都需要遴选伴读,朝中大员和勋贵宗室到了相近年纪的孩子,都要入宫参加遴选.
进宫伴读的孩子,家在京中的,每五日出宫休息一天,和官员休沐一般.
而宗室子弟和特召来的孩子,就住在宫中,年节方可回家.
顾卿一听李锐三天才能回来一次,面露不悦地对李茂埋怨:圣上为何要孩子们住在宫中?宫里情况这般复杂,哪里有家里住的舒服!
李茂没想到自家母亲居然不知道宫里这个规矩,苦笑着解释说:这是当年先皇为了防止世族做大而定的规矩,说是伴读,其实隐隐有质子的意味.
质子?顾卿拍桌子的心都有了.既然都知道是质子了,还往宫里送什么?
质子之说,当然是对有异心的臣子来说的,对于绝无二心的大臣宗室们,这自然是天大的荣恩.若是太子之位一定,伴读就是日后的心腹重臣,是以虽然各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还是愿意把孩子往宫里送.李茂和顾卿解释着其中的缘由,而且,我们家既然答应为皇上做那中间平衡之人,李锐进宫长住已经成定局了.
皇帝若是要用李锐,怕是还要让其他先生教他不少东西.为了表示忠心和决意,李锐肯定是必须要常在大皇子左右的.
顾卿心中万分不舍.她还以为李锐就是每天早上去读书,每天晚上回来睡觉,就和李茂去上朝一样呢.
她自己养了几年的小包子,眼看着就要飞了……
不对,是要去喂狗了……
奶奶,您且放宽心,哥哥五日就回来一次,又不是常驻宫中,就算有个什么事,您不是还有进宫的牌子吗……
铭儿,休要胡言,娘娘给的宫牌不是这般用的!李茂瞪了一眼儿子.
李锐已经决定要查清母亲死亡的真相,他有预感,一旦他出现在皇子们的身边,那些人就会找上门来.
所以,对于进宫这件事,他是满心期待的.
只是他没想到祖母会这么伤感.
我知道锐儿可以经常回来,这不是日日有你们在身边,都已经习惯了嘛……顾卿苦着脸.这就是瓷老太太不好的地方了,就算和孩子们感情再好,等他们大了,总要一个一个离开的.
正如她自己和两个孩子所说的,能陪伴他们一生的,只有妻子.无论是父母还是儿女,总有离开的一天.
儿女尚且如此,更何况祖母.
等两个孙儿大到可以娶媳妇了,怕她就要合眼了……
顾卿第一次觉得死亡是件很可怕的事情.
李茂看着一屋子就差没有抱头痛哭的祖孙三人,感觉脑袋一阵一阵的发胀.一家子小孩,再加一个老小孩,就他一个能管事的成年人的感觉……
实在是谁当谁知道.
我们可以稍后再感慨,现在是要商量正事的时候.李茂已经清走了下人,说起话来自然不会避讳.锐儿,皇上的意思,怕是会让你自己选去陪伴哪位皇子.如今晋国公府丁忧,他家的孙儿不能进宫,你要坚定站在大皇子身后的态度.只有这样,世族才会注意到你的选择.
二皇子和三皇子会不会生气?李锐问道.
就是要让他们孤立你,这样你才会彻底倒向大皇子,将大皇子作为你在宫中的依仗.二皇子的母亲刘贤妃并不得圣宠,但二皇子年纪和大皇子相差不多,怕是会对你有所忌惮.三皇子年纪尚小,你不必担心太多,一心陪好大皇子读书就是.
只是锐儿,从今日起,你就要开始表现出渐渐和李铭关系疏淡的样子来了……李茂不得不说出这残酷的事实.这世上有许多人到最后假戏成了真做的,我希望你们能始终记得兄弟间的情谊,不要真的反目成仇……
怎么可能!李锐摇着头.
怎么可能!李铭扁着嘴.
希望如此吧.
四月的最后一天,李锐在家中被好好打扮了一番,连身上的配饰都被换成了贵重的样式,跟着李茂一起,准备入宫.
李锐先去了持云院里和奶奶告别,顾卿一看到这孩子里面穿着绯红色的川上衣,外罩五彩刻丝的石青色大褂,连头发都编了起来以后再成双髻,显然是大清早就起来拾掇的.
这说是遴选伴读,其实跟相亲都差不多了,顾卿心里一下不是滋味.
这岂不是就和要去打仗前先穿上战袍一般?李锐只有穿的越华丽越精贵,才显得他在府中受重视,才能在众多子弟中站得住脚来.
他在家里的时候,可从来都没有这么讲究过衣着.
可以想象若是李锐进了宫,为了不堕他信国公府嫡长孙的名头,每天都是要穿着大衣裳去上学的.李锐其实不喜欢繁文缛节,对于衣服也不讲究,不爱错袍大袖,有时候在家中穿着短袄来去都有的,这到了宫里……
可无论顾卿怎么依依不舍,李锐还是跟着李茂进了宫.
大皇子.[,!]和二皇子在十岁后就已经移出了各自母亲的宫殿,若是到了十六岁还没有封为太子,他们就要被封王,去各自的封地上生活.三皇子今年才八岁,他的母亲只是个嫔,挑选伴读也只是顺便,他还住在他母亲的偏殿里,要两年后才能移出来和他的兄弟们住在一起.
如今大皇子住在东宫的上阳殿,二皇子住在东宫的兴庆殿,储君所住的明德殿至今空悬.而伴读们入了宫以后,为了显示皇帝的优待,将会和皇子们同吃同住,在一个殿中生活.
李锐进宫前,已经由花嬷嬷和宫中派来的礼官学习了一些宫中的礼节,是以跟在李茂身后进入宫中时仪态端方,态度从容,他身量又较一般男孩要大,看起来十分显眼,一时间,引起许多宫人的侧目.
李锐跟着李茂走到东宫门口时,就有东宫的詹事出来迎接,李茂知道送到这里就已经到了头了,便拍了拍侄儿的肩膀,说了句自己珍重,掉头回去了.
东宫门口,还有好几家的孩子在,李锐发现他的新朋友,工部侍郎之子仇牧也在其中.仇牧微笑着对李锐招了招手,李锐便站了过去.
你怎么也在这里?按照排位,应该是工部尚书的孩子在这才对.
大概是沾了我祖父的光优待吧.仇牧轻轻地在李锐耳边说着:我真不愿意来,谁乐意陪皇子读书啊,要不是听说你肯定来,我都想报病了.
李锐做了一个嘘的手势.
别说瞎话,那是欺君之罪,做伴读也没什么不好的,你就当提前替家里办差了,啊?
知道了.
那边一直瞪我的男孩是谁,你可知道?李锐用嘴向右边一个穿着大红色衣服的男孩,这男孩从他进来起就一直看他.
嘿嘿,你打过他哥哥.仇牧知道李锐曾经在灯节和项城王家世子的恩怨,所以幸灾乐祸地说,那是项城王世子楚应元的胞弟楚应年,其兄因为品性不端被勒令在府里修心养性,所以召了项城王家的嫡次子进宫伴读.
楚应元又怎么被罚了?
听说把家中一个庶弟打残了……
李锐倒吸了一口气.他们这些人所谓的打残了,绝不是打的缺胳膊断腿这样的,大部分时候指的是不能人道了.
他那庶弟多大?楚应元今年已经二十多了吧?他从以前开始就不避讳对小孩出手,羞是不羞!
听说才十六岁,是项城王的一个受宠的妾室生的儿子,我听到这消息的时候,也吓了一跳呢.这位世子可真可怕,为什么还不罢了呢?
李锐也赞同仇牧的说法,点了点头.
没一会儿,那种如芒刺背的感觉又来了,李锐扭头看去,果然是楚应元的弟弟楚应年.他冷哼一声,也不避让,也直直地瞪了过去.
李锐是正儿八经杀过人的,又跟着蒋师傅练了许久的沙场上的杀气,他这一瞪,楚应年立刻撇过脸去,对着另一个人发呆.
但仔细看,他的腿明显有孝软.
没过一会儿,皇帝,皇后驾临东宫,他们这些人等在东宫门口就是迎驾的,一堆孩子哗啦啦跪了一片,迎接圣驾.
皇帝和皇后的身后跟着三位适龄的皇子,为首一人正是嫡长子的大皇子楚承宣,而后是二皇子楚承烈,三皇子楚承威.大皇子和二皇子年纪相差不大,只差一岁,三皇子只有八岁,跟在两位皇兄身后,看起来很是稚嫩.
众人行过礼,跟着圣驾进了东宫的宣德堂,宣德堂是东宫上课的地方,格局和楚睿听讲学士讲解经义的崇文阁是一样的.
他们以后会在这里上课,所以把御选伴读的地方定在了这里.
先是由礼官打开名册,一个个的点名,让所有的孩子排成两列,按照名字的先后站好.李锐身为国公家的嫡长孙,排在了左侧第一列.右侧第一位的是项城王家的嫡次子楚应年,他是宗室子弟之首.
礼官点完名,开始一个个报上孩子们的年龄,出身,学习进度,擅长项目,出否出过痘症等等,然后将每个孩子的名册交由皇帝.
其实楚睿和张摇光早就把这些名册看了好几遍了,但这是过场,不得不再做一遍.
楚睿看完名册,点了李锐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