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赵匡胤要谋反

第207章 大周皇帝搞走私

“朕自然是会全力支持李重进全身心的投入大上海的建设之中,但是,魏伴伴,朕的内帑你可要替朕看好了,每一笔钱都要花的有道理。”

“奴才遵命,陛下,户部的官员只怕是不能有效的管好钱财,这李重进又岂会放过这个公饱私囊的机会呢。”

“这些事儿,朕阻止不了,也扼制不住,跟建设大上海比起来,这些都是小事儿,让锦衣卫的人去盯紧,该搜集的证据都给朕存好了,有朕跟他算账的时候。”

“陛下圣明。”

“让独孤胜转告李重进,大上海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都从淮南和江南两地出,所需的银钱由朕来支付,但朕的内帑也不是取之不尽的,让李重进务必小心使用,切不可操之过急。”

“陛下圣明,这下子可就把李重进牢牢的拴在大上海了,只怕是十年二十年都不见得能够完成啊。”

“魏伴伴你少拍马屁,朕拨给李重进的银钱,那都是细水长流的,李重进若是自己着急,朕肯定是不会介意他自掏腰包提前垫付。”

“陛下,容奴才再拍一次您的马屁,陛下圣明。”

“看来朕是很久没有踹你这个奴才了,胆子越来越大,都敢公然抗旨了,算了,朕也懒得跟你计较,记住,务必要告诉李重进,江北的百姓不可征往江南使用,反之亦然,江南百姓也不可征往江北使用,想要从江南征集百姓,让他去找杨业。”

“奴才遵旨。”

简短的几句话,魏忠贤再次对郭宗训佩服的不要不要的,李重进这厮活该被陛下坑,一点儿都不冤啊。

李重进想要在长江出海口的两岸建造大上海,江北之地,他可以征用淮南百姓,江南之地,他只能去找杨业,总之,肯定不会让他真正的说了算就是了。

郭宗训也不怕李重进先建设江北的城池,只怕是李重进自己都不会先建江北的,江北之地,有他镇守的扬州,不着急再拥有一座大城。

还是江南之地才是李重进最想控制的,却又受到了杨业的掣肘……

你就说吧,郭宗训这招玩儿的如何?

魏忠贤掌控锦衣卫不到一年的时间,锦衣卫如今发展到了两千人左右,这些人全都是从侍卫司退役的百战老兵,他们的家眷都得到了大周皇帝的妥善安置。

因此,这些人的忠诚度是根本不用担心的。

这些人的能力,也是不用担心的。

锦衣卫武谍司教官秦会,正在不停的替郭宗训培养优秀的武装谍卫,这些百战老兵交到秦会手里时,就已经是资质上佳的半成品。

用秦会的话说,稍加琢磨,这些人个顶个的都是人精,绝对可以以一当百。

郭宗训之所以从来不催促赵匡胤南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也需要时间在江南乃至更南的地方提前布局。

金陵让赵匡胤吃过一次亏,郭宗训自然知道,赵匡胤绝不是傻子,绝对不会在同一件事情上吃两次亏。

那朕就变着花样的让你吃亏好了,吃一堑长一智,等你学会高瞻远瞩、走一步看十步的时候……

到那个时候……

朕又岂会容你活到那个时候呢?

随着大周版图的不断扩大,锦衣卫的势力范围在不断扩大,同时,百战英雄堂的势力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在大周军中,军卒入选戍卫开封的侍卫司,取消了名额限制,只要累计军功达标,就可以进入侍卫司。

侍卫司的兵力始终保持在十万左右,多出来的就让老兵退役,补充到锦衣卫和百战英雄堂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凶地密码
凶地密码
他随考察队去探测一个凶地,却发现了自己的坟墓……夜郎古迹中奇怪的符号,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些浮雕,为何将目标指向一个草原上无人知道的陵墓?主角于彤,真的在一百多年前死掉?这一切的背后,是谁安排,又隐藏了什么?
清辉若
三国:我曹家长孙,开局毒翻赤壁
三国:我曹家长孙,开局毒翻赤壁
996社畜穿到三国时期,成了曹家长房长孙。时值赤壁之战,曹军爆发疾病,无计可施。曹叡:“大父,何不将病者送入江东,我大军隔岸观火,不费一兵一卒,即可拿下江东。”
百目宏图
少帝成长计划
少帝成长计划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这么一个生而神圣,万人追捧,至高无上的群体——皇帝。但总有那么几个倒霉皇帝,没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命运。就像此时的刘弘,正坐在公元前180年,长安未央宫后殿的御榻之上,无奈而又苦涩的看着眼前的酒樽,不知该如何是好。在他身后一墙之隔,未央宫正殿,本该是他肱股之臣的太尉周勃,正意气风发的站在本属于他的御阶之上,与朝臣商量着自己“驾崩”之后,新皇帝的人选。对于自己皇位“继承者”的人选商
中丞佐吏
北魏武侯
北魏武侯
权者,衡器也。通俗来说就是秤砣。可是秤砣虽小却能压千斤。来到这方世界,文不成,武不就,就只能做一块小秤砣,毕竟,压垮骆驼的是最后一更稻草,何况是一块秤砣呢?
青山隐影
御红楼
御红楼
乾明五年,穿越成十四岁的红楼宁国府嫡子贾蓉。此时,他还未娶秦可卿,林妹妹也未入贾府,为了不让“原应叹息,涉政株连”落在头上,贾蓉决定,要在这大乾,熄罢刀兵听风雨,踏碎山海御红楼。书友群:884252126(孤灯的小红楼)
陌上孤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