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野猪根据季节出肉率在30%-65%之间,秋末冬初最多,冬末春初最少。
现在正是出肉率最高的时节,两头猪处理好,大约有小五百斤的纯肉。
又请杀猪匠帮忙,割些重量不等的肉块。
最后杀猪匠拿着两条猪尾巴,2斤稍肥的猪肉喜滋滋的回家了,路上有些嘀咕:“可惜没什么猪血。”
杀猪时边上围着好多小孩子在看,妞妞跟狗蛋也在。
马卫民过去给了两个孩子一人一块麦芽糖。两个孩子接过糖说:“舅舅真好。”然后就拿着糖跟小伙伴们显摆去了。杀完猪,小孩子就一哄而散了。
杨家的妇女基本都过来了,架起大锅熬骨头汤,炖猪杂汤,忙得不亦乐乎。
马卫民去了秦红茹家,让她通知她娘家人跟秦京茹家晚上来吃猪杂汤。他则亲自去了梁家村通知梁铁生。
到了晚上,虽然今天吃饭晚可没有一人抱怨的,随着大锅里炖的时间越长,香味就越发浓郁起来。
终于在阵阵锣响声中,杨家庄里一阵兵荒马乱。
村民们自己带着碗筷跟干粮蜂拥而来。
在大锅前按先后来到的顺序排起了长队,不时听到有人说:“捞底,往底下捞。”的声音。
打到饭的就蹲在地上,一边跟旁人闲聊,一边吸吸溜溜喝着汤:“卫民这小子是真长本事了,看着他也不壮实啊,怎么就能杀死两头野猪呢。”
“那我可是知道一点,卫国哥私下跟我说过,别看卫民这小子看上去瘦儿吧叽的,力气大着呢,卫国哥说这么粗的钢筋当着他面一下就掰弯了,可把卫国哥吓坏了。”有村民边说话边比划,只是看他比划的样子,怎么也得有拳头粗细。
在外边村民热火朝天吃饭的时候,杨家老村长家里单独摆了两桌。
桌上可不是外面炖得汤了,都是用猪肉做的。
红烧肉,炖排骨,青椒炒肉,肉丸子,炖野兔,炖野鸡等等一大桌子的硬菜。
桌子边坐着的都是杨家长辈跟秦家梁家来的男人们。
长辈做一桌,年轻人一桌。
至于女眷跟孩子们则是在里屋摆了两桌。
马卫民本想坐在年轻人这一桌上的,可是老村长跟长辈们都不让。
无奈下的马卫民只能去主桌了。
在主桌上马卫民那是一个难受啊,喝酒吃菜聊天基本上没他什么事,换酒的都是他。
他还得挨长辈们的批评,指责他不顾危险上山打猎,警告他以后少去。
马卫民唯唯喏喏的应着,不过他也看出来了,长辈们这是在帮他,没看老村长连肉都不愿意吃,生他的气呢!
当外面的村民吃完饭就按户头每户领了半斤肉回家了。
屋里也吃的差不多了,长辈们,跟秦家,梁家人都告辞离开了。
走的时候,马卫民又单独让每家拎走了一斤肉,跟2两野猪油。秦京茹家则是5斤猪肉跟5两猪油。
回到杨家正屋,老村长沉着一张脸喝道:“过来,跪下!”杨卫国跟马卫民走过去乖乖跪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