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一个旅游博主的专访,这位博主不幸被查出患有癌症,医生告诉他只有三到五年的寿命。一般人听了这个消息,多半会郁郁寡欢,自怨自艾。但是这位博主没有这样,他说:“我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可以扩展生命的宽度。”
于是,他毅然决定辞职,拿出了全部积蓄,开始周围世界。但他没有那么多经济来源,所以他每到一处,就会在当地打工,赚取收入,用来维持自己的旅游开销。神奇的是,医生告诉他的生命期限早就过了,可他仍然好好活着。生命的长度和生命的宽度,它们之间的关系当真是奇妙啊!
这位博主打破生命束缚的态度,让我倍感震撼,这正是我这次出游想要体验的。我的心虽然没有死,但也与死无异,我无力让他重生,但我希望在有限的生命里,让内心得到自由。
周围不少人觉得,凭我现在的经济能力,这次出游,一定有便捷安逸的交通,舒适惬意的酒店,诗情画意的美景等着我,可实际上并非如此。对于他们来说,这或许是一场令人羡慕的旅途,可对于我来说,这却只是一场心灵的修行。
我想过用苦行僧的方式,但我感觉那种肉体的折磨只会增加我的心灵枷锁,而不会让我更加自由。我也想过来一场无拘无束的奢华游,享受花钱如流水的快感,但这让我无比别扭。思来想去,这些刻意选择的旅游方式,都不适合我。我决定不去特意选择高级的或清苦的或其它任何的旅游方式,而是像浮萍一样,随遇而安。
例如,我会毫无计划地背上背包,走到一个汽车站,然后坐上最近的一班客车,到了终点后,在附近随意找一家旅店住下。如果这里让我感到自由,我就多住几天,如果没有感觉,那便速速离开。
有时候,我也许听闻周边有某个感兴趣的活动,那么我会特意坐火车或者飞机,赶去目的地参加。
但我不会像那位博主那样,在当地工作,一方面没有必要,另一方面那也跟我出游的目的背道而驰。
在旅途中,有一个贵州下辖的小镇,让我印象深刻。那里没有其它很多旅游小镇的商业化喧嚣,只有本地纯朴的民风。尤其是那里的街道、商店、房屋建筑都跟我出生的小县城很像,就连流经城中的母亲河,也如出一辙。
在那里,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家乡,非常亲切。说来真是奇怪,那种亲切,是即便我真的回到老家县城,也早已感受不到的。
在那里,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甚至有一种冲动,想要定居于此。
可是,在我待了一个月后,那种感觉突然消失了。我不再有那种似是而非的亲切感,也不再有那种突破枷锁的自由感。我感到失望,感到莫名其妙,我甚至开始质疑我这次出游的意义。就在当晚,我便连夜叫了个车,匆匆离开了。
还有一次,我到了西安的一座名山,计划要登上顶峰。头一天晚上我早早就睡下养精蓄锐,第二天天不亮我便开始登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