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孙策和周瑜手里抢江东

第129章 中间派

“我愿意前来秣陵,说服程普将军,共抗陈飚。”站出来发言的是秦松秦文表。吴县事发之时,秦松生病在家,但今日也来议事。

“不行。”孙静一口回绝,他不信任秦松。这秦松跟张昭走得很近,他要是去了,能把程普等人给说反了。

“此事太急,文表先生近日重病刚愈,实在不宜劳顿,万一途中又病倒,可就误了大事。”孙静嘴上也不再留情,讽刺了秦松一把。

秦松脸色大变,瞪了孙静一眼,又看了一眼张昭,似乎希望张昭说些什么。

“文表,孙将军也是好意,你无须着急。不如……”张昭又环顾一下,看到徐盛,便说:“徐司马曾驻军秣陵港口,与程、贺两位将军也有交情,不如辛苦徐司马一趟。”此时,徐盛官拜别部司马。

“这……恐怕不妥吧?”徐盛听到张昭提出让他去,心中惊讶,他是武将,口才一般,显然不适合去做这种需要当说客的工作。

“徐司马自前年才加入我江东军,与程将军又不熟。”孙静连忙否定张昭的提议:“不如让董元代去,他与程将军认识已久,必能说服程将军。”

孙静明白张昭想干什么,徐盛和董袭是从秣陵港口调回来的,调回来时仍掌握军权。董袭与张昭走得近,徐盛却是两年前一直跟着孙权,是孙静可以争取的。

倘若徐盛离开吴县,他手中之兵归谁掌控?同样的道理,张昭也断不会让董袭离开吴县。

“我有一提议。”这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竟是华歆。

张昭和孙静同时看着华歆,心中很疑惑。自从吴县剧变以来,江东之臣明显分为两派,张昭、张纮、顾雍等一派,孙静、吴景等孙家之人或亲戚一派,两派针锋相对。

除此之外,还有华歆、虞翻等中立派或墙头草,但这些人从未主动发言。想不到,在这敏感的问题上,华歆站了出来。

“可由吴太守去秣陵,吴太守乃丹阳太守,一直驻在秣陵,前因有事,才回吴县,如今该回秣陵了,吴太守乃先主公的舅舅,又与程、贺两位将军熟识,定能说以利害。”

“至于曲阿,我可以自荐,以我之才,定能完成此重任,说服宋、潘两位将军,如何?”

张昭看了一下华歆,便点了点头,他又看孙静,意思是说,你赶紧拿主意。

孙静想了一下,吴景跟孙家关系密切,是自己人,去秣陵也合适,总比其他人要好。华歆平日跟张昭等人也没什么往来,且建议吴景去秣陵,应该不是张昭的人,就点头同意了下来。

江东诸臣,总算是商讨决定了这件事情。然而,这件事只是两派争斗的缩影。

吴景和华歆匆匆离开了吴县。吴景乃武将出身,上马就狂奔起来。华歆是坐马车去的,自然要慢些了。

三天之后,华歆到了无锡,他心里正矛盾着。华歆虽举豫章投了孙策,但从未有过在江东留久的打算,他想北上回中原地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唐:开局签到一具女尸
大唐:开局签到一具女尸
李正穿越到大唐李林甫时代,开局就签到一具女尸,之后,荒郊干尸,枯井白骨,树下亡魂,朝廷恶灵,一一朝他袭来;乡绅富户,县令刺史,傲娇公主,后宫佳丽,王侯将相,纷纷向他跪拜,李正:“我对金钱和权力一点不感兴趣,我只想享乐……呵呵,不!我只想铲奸除恶,匡扶正义,横行天下!”
山有水1
内卫尖兵
内卫尖兵
军队编制中,有这样的一支部队,他们的名字叫做,内卫。祖国边疆,巍巍雪山,海关边防,洪水天灾,就是他们的战场。
生活的信仰
华夏帝王,皆我门徒!
华夏帝王,皆我门徒!
技术宅男楚杰,家里出现了一道接一道的光门。无数帝王,叩门来见!李世民:“飞机是最快的交通工具?”秦始皇:“世界之外竟然还有如此大的地方?”汉献帝:“先生助我汉室!”
明月挽清风
兵将卡牌系统
兵将卡牌系统
苏路:兵卡、将卡、军阵卡,打仗我用卡小兵:跟着大人打仗,敌人就像纸糊的一样,战功就像捡的一样被调走的小兵:不跟着大人打仗,敌人都是铁打的一样,怀念在大人麾下的日子同僚:跟苏路打仗很爽,就是抢不到战功啊敌军主将:什么,对面是苏路军,放水,啊,不是,遣使,求和
端阳
乱世太帝
乱世太帝
华夏破碎,大族霸占江南,高门显第据皇朝国器为私用。异族统治北方,痛苦的民族融合带来了历史的新出路。徐谦在一个个契机下控制了异族的朝政,华夏的统一似乎提前到来......
沉闷的大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