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从并州开始
- 这里是深渊!这里是地狱!无数面色狰狞的恶兽践踏大地!无数看不清面孔的魔燃烧天空!这里,天空崩裂,神州陆沉,一头顶紫金冠的魁梧将军,手持大戟,周身燃烧着黑色火焰,锁链缠绕,轻声说道:“汝可识得我鬼神吕布!”一头扎发簪,不及弱冠的文弱书生,袖袍轻挥间,樯橹灰飞烟灭。无数甲骑,驻扎深渊,王熠轻笑,斜扛大戟,遥指着深渊王庭,朗声道:“斩将夺旗,就在今日”那天,万丈血色朱雀横空,万界俱静!
- 我半路出家

徭役一直都是封建社会压在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
徭役其实就是免费的劳动力。民夫被征徭役,朝廷不但不给补偿,而且要自备干粮。
而大明建立后,精锐基本上都驻扎在长城九边,以对抗北元。
按道理来说,给九边运粮,最便利的就是陕西、山西、直隶这三省之民。
如果给边关运粮,这三省百姓的徭役没有太大负担,可其他省的百姓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大明初期几次北征北元,动辄动用民夫五六十万。
如果只征收三省百姓服徭役,三省百姓不干,三省的官员也不会答应。
所以每次北征,都是全国总动员,这可就苦了江南各省的百姓。
要知道从江南到九边,光路上就要走上数月。
民夫还要自备干粮衣物,朝廷每征一次徭役,就有无数农户家破人亡。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这个时代创造的。
经过权衡利弊,于是就产生了开中法。
而山西由于处于九边中段,地理位置优越,晋商自然成为开中法受利最大的群体。
但要三省的商队,给九边送粮食物资,你总得给这些商队一些好处吧?
朝廷拨款?不可能,朱元璋设立卫所、户籍绑定等政策,讲究的就是一劳永逸。
以为按照最初的设想,就能世代相传。
根本就没有与时俱进的想法。
更主要的是,朝廷索性连九边需要的物资,都不想筹备,一股脑全部交给商队,自行安排。
而朝廷付出的就是盐引。
作为啥都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盐可是紧俏商品。
吃饭穿衣,可以通过男耕女织来自给自足,但盐可不是什么地方都有。
所以,封建社会盐税一直都是朝廷的主要赋税来源。
大明朝廷因为实行开中法,失去了盐税,这个主要的经济来源,为后来的国库空虚,埋下了隐患。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更主要的是因为朝廷,做了甩手掌柜。
连粮食这种战略物资,都不想筹备,这就给后来地主粮商们,可以通过控制粮食定价,制造人为饥荒。
以达到兼并土地等目标,留下操作空间。
甚至于有些人觉得,以这样的方式兼并土地,还是太慢。
于是就有引倭寇入侵,炸毁新安江大堤等操作。
到了明朝后期,由于土地兼并过于严重,为维护粮价,出现了大量的土地抛荒等现象。
当初极力推动开中法,用盐引补贴商队,给出的理由就是,朝廷征收盐税,主要目的就是御边。
朝廷不如拿出盐引,直接给商队,这样不但省了盐税征收,储备物资等中间环节,还能防止官吏贪污腐败。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开中法在仁宗、宣宗时期倒没有出太大问题,到了英宗时期就变味了。
首先就是朝廷当初发宝钞一样,老朱家薅羊毛的老毛病又犯了。
既然发盐引能够解决很多问题,那就有啥事了就发盐引。
比如宗室的俸禄发不出去了,给你一张盐引。
某地出现天灾了,给你一张盐引。
总之,谁想要上朝廷要钱,都给一张盐引了事。
这势必造成盐引泛滥,而盐引泛滥的后果就是,朝廷给了盐引,不一定就能拿到盐,拿不到盐商家,就会血本无归。
大明的盐引有多泛滥,据说终明一朝,所发出去的盐引,按照当时的生产力,要六百年后,才可以产出这么多的盐。
加上当初以为减少中间环节,可以防止腐败,却往往催生出最大的腐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