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俩跟着赵氏进了屋,裁缝铺的面积不大,除了一副桌椅,只有一个大大的制衣台,上面整齐地摆着一些缝制衣服和绣花的工具,靠墙便是各色花样的布料。
一看这店主就是个爱整洁,有条理的人。
“你俩随意坐啊。”赵氏倒了两杯茶,招呼着姐弟俩。
苏行烟和小川将背篓卸在角落,听话地在赵氏对面坐下。
“说说吧,你想要个什么样的荷包?”赵氏将一本图册递给苏行烟。
苏行烟接过看了,里面是各种荷包花样,应该是给顾客选样用的,粗粗翻看一遍,刺绣花纹各有特色,苏行烟只觉得烟都挑花了,便合上了图册。
“其实也不必什么复杂的花样,主要是结实耐用,我还想再做一个这么大的布包。”苏行烟向赵氏比划着。
“大的布包不用什么花纹,做两个,一个赤色,”苏行烟想了想转头问小川,“一个给你上学装书本用,你想要什么颜色的?”
突然被问到,小川怔愣一瞬,随即回道:“黑的。”
“行,那就一个赤色,一个黑色。”苏行烟总结道,随即又对赵氏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大布袋要做内层,就是除了原本的布料,包里还要再添一沉,这样,还能再内侧做一个小包,用来放其小件物品。“
“肩带做单肩斜挎,可以做长点,缝上纽扣就可以自由增减长度了。”
苏行烟比比划划地说了自己的想法,小川听得云里雾里,赵氏拧着眉头听完,沉思片刻,突然笑出声。
“你这孩子,想法还真是奇特,我从未做过这样的包。”
苏行烟趁机戴高帽,“我是觉得这样做出来的包容量大,安全性更高,自从上次在婶子这里买了衣服穿,我就知道婶子手艺绝对是清水镇一绝。”
苏行烟瞧见赵氏的笑容扩大了几分,继续道:“所以,这个包恐怕只有婶子能做出我想的那个样子,还请婶子费心了。”
刚刚赵氏虽然嫌弃赵三在外吹嘘自己的手艺,但苏行烟能看出来,她对自己的技术是很有信心的,只是本性谦逊。
苏行烟言辞恳切自是说动了赵氏的心思,奇怪就奇怪吧,赵氏不以为意,只要是在她手上,再奇怪的东西,也能做出不一样的花样来。
“哎呦,你这孩子,真是一张巧嘴,这个活我接了。”赵氏爽快地应下。
“那真是太好了,谢谢婶子。”苏行烟乖巧道谢,又定了两个小荷包,用来装零钱。
苏行烟先交了一百五十文定金,赵氏给了她一个手牌,让她下次拿着来。
交货的日子定三天后,说好这一切,苏行烟便没再多留,只因天上的乌云已经黑压压的,像是要掉下来一样。
姐弟俩再次回到街上时,往来的行人少了许多,大概是变天的原因。两人很顺利地赶到马车集合点,老杨头并不在这里,算了算时间,应该是在第二趟来镇上的路上。
眼看时间还早,苏行烟拉着小川到馄饨摊坐下,又要了两碗馄饨,坐着边吃边等。
苏行烟坐在长凳上,左右张望着,想看看有没有同行的人过来,却发现离馄饨摊距离不远的烧饼摊前,有两个行迹怪异的人。
一胖一瘦两个男子,瘦的那个身穿灰麻色布衣,胖的那个穿着褐色布衣,本是人群中再寻常不过的穿着,恰好赶上街上人流减少,他两人又时不时地瞟一眼苏行烟这个方向,被人注视着,苏行烟想不注意到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