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便已过去了两个春秋,在这短短两年时间里,经由楚凝烟所提出的科举制度改革,已然初见成效,如今,第一批女子经过层层选拔和严格考核后,终于成功考取了童生资格。
随着科举的推进,学堂之中也迎来了众多新变化,其中最为显着的便是多出了许多女性夫子。
这些女夫子们才华横溢、知识渊博,她们以独特的教学方式和耐心细致的教导,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与尊重,渐渐地,人们对于女子担任夫子这件事不再感到惊讶,甚至习以为常。
沈明玉更是感慨,当初幸好来找楚凝烟解惑,不然她指定被安排成亲,再也没机会了,现在嫁到小渔村,宋家的人宽容,也不会阻碍她的工作。
而林溪月在去年给宋家生了第一个曾孙子,疼的她说再也不要生了。
与此同时,曾经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翻天覆地的蜕变,村里日益繁荣昌盛,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着提高。
看到小渔村如此蓬勃发展之势,县令曾动过将其升级为镇的念头,并为此积极奔走筹备,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村里的众人却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他们纷纷婉言谢绝了县令的好意,表示自己早已习惯了“小渔村”这个亲切而质朴的名字。
在过去的两年时光里,楚凝烟展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和智慧。她不仅成功地研制出了实用便捷的圆珠笔,让书写变得更加流畅轻松;还发明了小巧玲珑但功能强大的回形针,极大地方便了文件资料的整理与收纳。而那看似普通却又不可或缺的塑料袋,更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与此同时,随着橡胶材料的发现与应用,原本以木材为主材制造的自行车迎来了重大变革。经过不断地试验与改进,楚凝烟巧妙地将橡胶运用其中,使得自行车从传统的木制结构摇身一变成为更具弹性和舒适性的橡胶制品,这种新型自行车一经推出,就迅速受到了民众们的热烈欢迎和追捧。
眼看着橡胶制品如此畅销且利润丰厚,太初国内许多有商业头脑的人纷纷瞄准了这个商机,他们开始积极投入到橡胶树的种植事业当中,无论是自家开垦土地栽种,还是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获取优质树苗,都想尽办法扩大橡胶树的种植规模,那些从他国引进的珍贵树苗,也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茁壮成长起来。
楚凝烟叫来宋酌清、宋思渺,营养跟上了,两人也到了发育的年纪,开始猛地蹿个子。
“酌清,渺渺,最近好像快到你们说的台风天了,除了在家里和学校,尽量不要外出,我也会让巡逻队注意风向,有不对的就让商业街的先关门避风”
楚凝烟当然也怕宋酌清和宋思渺两人经历过台风留下心理阴影,最好是待在家中安稳渡过为好。
宋酌清和宋思渺乖巧地点点头。随着台风临近,整个小渔村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巡逻队时刻关注着天气变化,商业街的店主们也做好了随时关门的准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