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

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

时间与往常一般溜走。

太皇太后带着朱祁镇走出文渊阁之后,内阁辅臣都恭送太皇太后离开。

杨士奇目送太皇太后离开之后,目光落道杨荣身上,微微一顿,说道:“诸位,既然太皇太后这样说了,我们就好好善后吧。”

太皇太后虽然一锤定音,但是上上下下还有很多事情要收尾的。

虽然不是难事,但是杨士奇对杨荣积极向太皇太后靠拢的态度,并不是多满意的。

杨士奇等人是太皇太后倚重的重臣。

甚至可以说,杨士奇等人与太皇太后是相互需要的。太皇太后固然需要三杨来稳定天下,但是三杨也需要太皇太后还稳定内廷。

毕竟而今是大明天下,大明体制之中,真正决策权都在一人身上,那就是皇帝,当皇帝不能履行职务的话,就是内廷。

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并不意味着杨士奇与太皇太后之间,并非一点矛盾都没有的。

凡是真站在内阁之中,都是一方大佬身后有自己的人脉与圈子,代表很大一批人的诉求,不可能给别人做小弟。对任何一个人俯首听命。

杨士奇对太皇太后非常敬重,但是并非太皇太后所有决定都举双手赞成的。

最少在开海一事上,并非如此。

于谦是杨士奇的学生,那一点小伎俩,杨士奇岂能看不明白。不管海禁这一张法网多严密,而今看似开出一个针尖大的口子,但是往后看十年,这张法网,决计无法维持了。

这是大势所趋。

杨士奇倒不是坚决反对海禁。

只是他不赞成如此草率的决断朝廷大事。如果没有杨荣,他还能拖一下,但是杨荣近乎谄媚的样子。让杨士奇分外看不管。

真是失大臣体。

杨荣似乎明白杨士奇心思,说道:“真是,杨首辅请了。”杨荣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但是不知道怎么的,让人听来“首辅”这两个字,听起来分外别扭。

杨荣窥视首辅之位,已经不是一次两次。

只是两人依旧是斗而不破,在下面看来,三杨依旧是一体的。

杨士奇与杨荣面和心不和的善后,太皇太后也在教育皇帝。说道:“今个你看明白了吗吧?”

朱祁镇说道:“孙儿明白一点,似乎,似乎今日所有事情都没有出乎杨首辅预料之外吧?”

太皇太后听了,轻轻一叹,说道:“被你看出来了,不错,杨士奇乃天下有数的智谋之士,当然能在太宗怒火之下,保全仁宗皇帝,杨士奇是出了大力的。”

“老婆子我虽然也经历过不少事,比起杨士奇还差了几分道行。今天如果不是有杨荣在,很多事情,并不是太容易定下来的。”

“之所以,这么顺利,其实也是杨士奇也不愿意在朝廷之上弄出什么风波来。”

朱祁镇说道:“孙儿,将来面对杨士奇这样的大臣该怎么办?”

太皇太后叹息一声,说道:“也不知道是你的幸,也是不幸,杨士奇年纪大了,儿孙不肖,心中早存退步之心。所以,将来你亲政的时候,不用怎么担心杨士奇。”

“他很有眼色的,只要你给一个暗示,他就会上折子请告老还乡,决计不会与你面子上闹不好看的。”

“你不用担心他揽权。”

“只是朝廷之上,没有这样的定海神针,你的麻烦可就多了。”

朱祁镇说道:“孙儿决计没有疑心杨首辅的意思,只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将来孙儿面对这样的大臣,该怎么办?”

太皇太后看着朱祁镇,说道:“你倒是有一点自知之明。”

朱祁镇说道:“娘娘莫笑孙儿了。”

经过这一场风波之后,朱祁镇彻底清醒了。明白一件事情,很多时候,大臣们的能力与政治智慧都要在皇帝之上。

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朱祁镇生在紫禁城,却也可以想象,很多人为了能进一趟紫禁城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暴君
大暴君
杀最狂的男人,玩最美的女人!本想做个闲散富贵的逍遥王爷。却不料一夜之间,巨变陡生……且看一代暴君,玩转朝野,慑服四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大明宫中有个鬼
晚明之霸道大当家
晚明之霸道大当家
这是一本明末种田碾压流小说,且看现代流氓重生的杨文礼,带你进入晚明波澜壮阔的历史当中,最终成就干古一帝。
长胜之虎
我在综武建皇朝
我在综武建皇朝
综武天下。这里有狼子野心,欲侵吞汉家天下的莽汉董卓……这里有野心勃勃,欲一统六国的新君嬴政……这里有气吞万里如虎的孤胆英雄刘寄奴……还有着快意恩仇的武林江湖,《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大唐双龙传》……少年沈铭自穿越而来,纵身跃入综武天下,一路横推,故事从这里开始……“我,沈铭,神明!”
栏下飞鱼
穿越成反派太子
穿越成反派太子
主角贪财好色腹黑,成为一个推动历史进程的反派boss。敌我双方智商在线,布局谋划明争暗斗!喜欢历史类小说的读者大大们,建议试毒,收藏养肥,以备书荒!李逸飞穿越到了北宋末期,哦,幸好还有一个太子身份,咦,怎么是反贼方腊的儿子?这不是被水浒英雄分分钟灭了的永乐王朝吗?喜欢的朋友加群:726714931
拒绝者lv
大唐:贞观叫化县令
大唐:贞观叫化县令
李陌穿越到唐朝贞观元年做了叫化县令,开局就面临全县的饥荒问题,在这样一个战乱刚结束又连年灾害的大环境下,吃不上饭的李陌该如何破局。万亩良田,说干就干。太平新城,说建就建。新式工坊,一盖一片。先进工艺,逐步实现。拥有着两千多年经验沉淀的工科宅男李陌,一步步将太平建设成全大唐的经济文化明珠。李二:这是一个县?这特么都赶上长安了。刺史:我有一远方表亲,这个水泥工坊能不能让他入股?女富商:码头为什么全是木
昇记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