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大年除夕,真正完全意义上的一个人过年,想起去年与向望的热闹,今天的清冷,让人在不断反思着她与他人的关系。
晓晓买了自己喜欢的零食,也吃了饺子,但并没有团圆的快乐。微信里收到别人的祝福,但也没有与别人建立联系的喜悦。这个时候,她开始反思这个年到底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放这样一个假期,以及为什么要设定这样的节日呢?
中国人过春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为了丰收之后,农民结束一年的田间农活,酬谢神灵的保佑、祖先的庇荫,用新米做饭、酿酒,祭祀神灵和祖先,祈求来年再获丰收。可是,真的有神灵么?先祖是知道的,真的有另外一个世界么?
还是年是一个记录,对时光的记录呢?幼年、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对每个人的人生是一个记录,标记着他的收获和成长,痛苦和快乐,过去现在和未来。
年的意义在于辞旧迎新,让人及时检视自己,反省总结,发现问题,思考对策,以利于新年的谱写。
每日混沌,页无可书,月无所进,页页空白,年终便是空书一本,人生几十年,如果本本皆空,生有何意?价又何在?
普通人虽然无法光芒四射,暖罩八方,但可以做到暖及近人、近亲、自己,每天多行一点体悟、多增一点见识、多学一点新知,每页的内容就丰富一点。日积月累,就能提高一本书的温度,经年累月后,就会由量变到质变,每本书的温度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成为一个有能力惠泽更多人的人。
古书记载,山海经“年”兽传说,用贴红纸、放鞭炮等驱赶除夕之夜从海底爬上岸危害人间的“年”兽,久之,成为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年兽害怕红色,大人为了给小孩消灾,也会给孩子一些红包。除夕是为了怀念旧的岁月、正月是春节的新开始、元宵节是第一个月圆之夜,三者合一。
年始于周代,在此之前,称“载”,之后有“岁”“祀”等。在古代称为“元旦”。
还有鬼节之说,古时科学知识贫乏,生产力低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很差,常为冬天的寒潮侵扰,为粮食匮乏提心掉胆,早春更是青黄不接,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人们恐惧,老人小孩会因饥饿寒冷而死,一旦跨越,互相道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