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徐庶觉得那些中原地区的士族会闹腾,可后来他发现自己猜错了。
士族即使闹腾,却也不敢忤逆李岷的统治,尤其是这几年,大魏涌现了一批干臣,将草原之民皆纳入华夏,化胡为汉。
如此,大魏的实力再度蒸蒸日上,已经强大到没边了。
只是,大魏虽然强大,他,以及诸葛亮却不想入仕。
这其中有入仕魏国无法作为的心思,也有想通过其他两国来展现自我价值的野望。
故而,才有了两人在隆中养望的境地。
见徐庶感慨完就陷入沉默,诸葛亮便知道这位好友在想什么,随即就说道,“还能是什么心思,无非是忌惮背后的势力罢了。”
徐庶没好气地看了一眼诸葛亮,继而怼道,“孔明,这还用汝来分说,吾会不知晓?”
说着,徐庶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大魏背后又不是没有仙道势力,单一个阐教,其背后的圣皇便不会干预,毕竟都是门下弟子,稍稍偏心还可,若是全部倒向益州,那岂不是逼大魏左国师清虚仙长判出阐教吗?”
“再者说,眼下三国背后皆有仙道势力,东吴天界、截教;蜀汉佛门、阐教、冥界;大魏阐教清虚、昆仑仙乡,还要包括那隐约有投入大魏的人教,吾不认为人皇曹子修会忌惮什么仙道势力。”
言罢,徐庶看着诸葛亮自斟自饮,一把夺过茶壶,直至自己饮了一杯才舒畅。
“元直,你啊,这字还真没取错,做事直愣愣的。”诸葛亮也不介意,再度倒满一杯,可惜没茶水了,气得他只能喊来了仆从(书僮)。
仆从也是个机灵的人,尊了一声“先生”后就拿着茶壶去倒满了热水,但从头到尾都没介入诸葛亮与徐庶的对话。
由此可见,士族还是喜欢受人伺候,仆从也得有自己的身份认知。
大概在他们看来,一旦让这些庶民欺压在头上,也就没了身为士族的清贵。
至于百姓的前途?
能活着已经是很大的开恩,想翻身?
那他们还怎么治民!
其实,这一幕,即算是李岷也说不出这些士族的错,因为他自己也不能免俗,同样需要侍从。
但两者却有一种本质的区别,一种是留有后路,子嗣有保障,天赋绝佳者,甚至还能受爵;一种却是终身为奴,后代几乎很难出头。
所以,这也是让一些士族难受,居留荆州的原因。
荆州,三不靠,又被刘表尊着,养望、观望,自然成了最佳之地。
心思隐去,徐庶重新续上茶水,然后对诸葛亮说道,“哼!孔明,汝不觉得最近三国局势有些变化吗?”
诸葛亮闻言,也不否认,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修养生息十年了,也差不多该开战了,以曹子修的本事,定然不会放任蜀汉、东吴偏安的。”
“那孔明汝呢?该如何抉择?”徐庶难得给诸葛亮添了一些茶水,与之玩味道,“是选择大魏、东吴,亦或者今日来拜访汝的刘玄德?”
“知我者元直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