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硕依旧犹豫,在这个即将改朝换代的时候,他是要跟随十常侍辅助董侯继位?
还是帮陛下杀了外殿在激烈讨论如何拟诏董侯继位的张让、赵忠等十常侍,然后迎立皇子辩登皇帝位?
哎,这太复杂了!
一个不甚,吾就要死于非命!
按说,蹇硕受灵帝赏识宠信,不可能有异心,明显会选择后者。
但他的阉宦身份,天然又要亲十常侍一筹,或者说彼此间相互依赖。
兔死狐悲!
终究是被外臣忌惮的一份子,也要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前程命运。
是以,蹇硕才会摇摆,才会暂时躲进小楼成一统,什么都不管,只是一直牢牢待在灵帝身旁。
此刻的境地,灵帝其实也有一定的预料。
不然的话,早在安排刀斧手时,他便会选择蹇硕负责此事。
毕竟对方手中也有一部兵马!
身为西园八校尉的上军校尉,统帅新军之人,又岂是泛泛之辈?
之所以没有选择蹇硕,就是因为灵帝考虑到他的身份,以及他的性格。
臣知君,君又何尝不知臣?
蹇硕遇大事必会迟疑,继而徒生变故!
这对大汉皇位传承极为不利,不是灵帝希望看到的。
还不如一直让蹇硕蒙在鼓里来的好!
然而,灵帝终究是百密一疏!
有时候人定胜天真的很难,老天总会在你最自信的时候,打击的你体无完肤。
受灵帝托付的羽林郎将,其属下中有一位羽林郎,蹇硕与其有大恩。
对方几经思虑,不管是出于从龙之功,又或者是报恩,他最终将此事悄悄告知于蹇硕。
如此一来,蹇硕是怎么也想不到灵帝会在死前有杀十常侍的念头。
那句“张让是我父,赵忠是我母”的赞语依稀可闻,但却在短短十几日内物是人非。
要知道,秦汉以来,宦官者,除赵高外,唯十常侍能这般显贵。
这都是因为灵帝的“父母”之说。
此言不是简单说说的。
而是代表着灵帝真的很信任这些阉宦,信任张让、赵忠!
并破格封其为列侯!
如今,灵帝居然要杀自己的“父母”,蹇硕如何能不惊惧,不惶恐?
但话又说回来,要让蹇硕背叛灵帝,将隐秘告知十常侍,他也做不到。
其一,灵帝对其信任不输十常侍,知遇、宠信之恩无以为报。
即算不支持,蹇硕也绝不背叛。
其二,自古文人相轻,阉宦也相轻,他巴不得从龙之功只属于他一人。
考虑良久,蹇硕越发迷糊,他也不知自己到底该如何选择。
脚步下意识地缓慢靠近灵帝病榻。
蹇硕目光纠结,终是开口低声道,“陛下,奴婢该如何选择?”
“外朝十常侍把持,不让朝臣入内。”
“后宫太后与皇后对峙,局势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