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发动机

第七十一章李孝恭辞官

李孝恭勃然大怒:“所以你让我去做卑贱的事情?你在羞辱我?”

吴怀斌无语的看看李孝恭:“你收起那空空的自尊,你看看我,我难道也是卑贱的人?我天天不是忙这些事情?你觉得你现在窝在家里生孩,还是出去造反?你要端正自己的位置,位置,知不知道,河间王!”吴怀斌越说越气。

李孝恭看见吴怀斌发怒也怂了下来,说真的,自己不辞又什么用?顶着关内道大总管真的一点意思也没有,回家生孩子?拉倒把,不憋死才怪,做学问?自己有那个耐心么?和吴怀斌做点生意,也是一个不错的事情,明天上朝就辞了吧。

吴怀斌也没有理会李孝恭,准备上车去皇宫,把钢铁厂的事情落实一下,李孝恭还在想,看见吴怀斌上车准备离开,三两步跨上马车,责怪吴怀斌为什么丢下他。吴怀斌懒得理他,自己从车壁布袋上拿下一张地图,计算哪里开矿产。

路上,李孝恭就没有让吴怀斌没有安稳过,一路上就是做什么生意,能不能和纸一样赚很多钱,能不能多给他点股份。吴怀斌叹了一口气,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给这个王爷什么生意呢?李孝恭有军方背景,水军的背景也不错,让他去弄海洋贸易?捕鲸?得好好考虑考虑。

吴怀斌来到东宫,李二在御书房批折子,让吴怀斌和和李孝恭到御书房见驾。李二看见吴怀斌和李孝恭一起来,也不以为意,把手头的上的奏折批好问李孝恭:“哥,你来有何事?”李孝恭:“圣上,微臣在江南多年,身形俱疲,辞去关内道总管,请圣上恩准。”

李二傻眼了,这样出来就是一个辞官?看看吴怀斌,吴怀斌稽首拜倒:“圣上,河间王军政皆通,是不多得的人才,只是,现行的军政,河间王已经无从着手。为大唐千秋计,河间王辞去关内道总管。”

李二皱着眉头说道:“辞去关内道总管?哥你有心仪的位置么?”

李孝恭摇摇头:“微臣想和越国公做生意!”

李二被雷到了,半天不知道说什么。吴怀斌瞪眼看着李孝恭,心中在狂喊:“李孝恭你这2货,s.b 我被你害死了?在李二面前说和我一起去做生意?天啊,李孝恭你脑袋怎么长的?啊……”

吴怀斌心里再怎么骂,但总不能说不出口的。李二沉默了,对李孝恭的请辞总是矛盾的,想留下,李孝恭他是宗室里少数拿的出手的人物。不想留,他现在的功劳太大了,攻占巴蜀,平灭萧铣,战定江南,几乎半个大唐都是他打下来的。放在关内道大都督位置,也只是暂时的,以后还真不知道放哪里?三辞三留的文章还是要做的,于是出口挽留李孝恭。李孝恭见李二迟疑,知道自己还做在关内道总管会让李二难做,打定主意回去再写辞表。

吴怀斌见他们说完李孝恭的去留,拱手说道:“圣上,微臣在渭南找到铁和煤,请圣上恩准微臣建立钢铁厂。”

现在的钢铁都国家专卖的,产量质量都不行,兵工厂的扩建,工部的官员焦头烂额,钢铁的缺口越来越大,李二也为这个事情伤脑筋,只是没有好办法,今天吴怀斌说钢铁厂,不知道这个钢铁厂可以生产多少钢铁?于是问道:“你的钢铁厂可以生产多少钢铁?”

吴怀斌心里也没有底,这看人数,当初地条钢厂,一年也生产几十万吨,问题是那个煤铁无限供应,今天的什么都是问题,现在的运输现在是肩担手推的。吴怀斌摊摊手说道:“现在怎么知道又多少钢铁可以出啊?一年出个1.2百万斤总可以吧。”

李二立刻从书案后面出来,拉住吴怀斌的手说:“真有1.2百万斤?”

李二不敢相信,这可是大唐是五分之一啊。吴怀斌不动声色的把手抽回来拱手说道:“圣上,现在土地,人员,设备等等,八字还没一撇呢。”

李二说道:“你说的土地在哪里?”

吴怀斌说道:“在渭南,华阴。”

李二说道:“人员工部会尽快调一批过去。至于设备,你和工部商量,一切以你的要求为准。”

回头和李孝恭说道:“哥你不是想做生意么?也别做生意了,帮我管好工部吧,协助怀斌把钢铁厂办好。”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皇孙白手起家
皇孙白手起家
李昭的父王李齐是个坑货,逼宫失败,然后全家跑路。李齐被抓回长安,李昭逃进大山里。部下不知所措的看着他,李昭淡定道:“诸位放心,一切皆在我谋划之内。”李昭心里很慌,谁能告诉我,大山里该如何生存。
大千飞雪
大明状师
大明状师
高律李子谦穿越大明,成为了大明朝治下的一名状师。于是,他破悬案,鸣不平,登朝堂,平天下。
不吃白菜先生
鼎锅底人
鼎锅底人
明初年间,未来皇妃与贫寒小子偷吃禁果,当处死。一出假死他们得以金蝉脱壳,逃进原始森林。他们遭遇猛兽、野火顽强活下来。又遭遇地陷沉入几百丈的天坑与世隔绝。在他们准备就在那共度余生之际迎来了他们的孩子,为了孩子,男主想尽了法子终于爬出了天坑。在他们安居乐业时又遭战乱,他们收留一群妇女儿童回避天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甘望明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高考后,带着种子系统去参军
重生平行世界,高考结束后,才知道早已激活了系统,但是系统要求他去参军。可,他已经确定自己是高考状元了,没办法,他只能带着种子,先去参军,一步步走上巅峰。
燕草
弘唐
弘唐
那一年,王勃准备南下,看望被自己连累贬官交趾的老父。那一年,骆宾王在长安郁郁不得志,南下巴蜀巧遇卢照邻。那一年,杨炯待制弘文馆,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那一年,贺知章正天下求学,背起行囊,准备远赴长安。那一年,唐军在西域对吐蕃战事取得大胜,吐蕃再次向大唐请和。那一年,刘仁轨破新罗兵,新罗王金法敏遣使长安“谢罪”。那一年,高宗李治风眩症日重,召群臣议武后摄政之事。那一年,洛阳合璧宫,高宗嫡长子李弘卒,
染血的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