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权宜之计
很多人都喜欢那种迎风挺立的傲松,认为没有定性的草不好。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家都承认的一-个原则就是:骨气是每个人必有的。审时度势,相机而动。这就像墙上的草,迎风无力,任意东西,左右摇摆不定,风吹向哪里,便倒向哪边。
是的,一个人为人处世缺不得骨气,我们这里所说的相机而动,也绝非是要人们学墙上之草,随风任意摇摆。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任何事物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正如孔子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墙头之草固然是左右摇摆,但这也是一种求存之道。几尺高墙之上生有一草已属不易,寸土之上,瓦砾之间,独出新芽,婀娜于天地之间,这难道不是件奇事吗?墙头草自知身单力薄,生性柔弱,便避免与这强风劲吹分庭抗礼。相风而动,因风而摇。都说它错了,但是它却能保全自己,挺立于墙头之上。
礁石挺立于海中,与海浪争锋。排浪滔天,礁石却迎风顶浪,屹然不动,终落得千沟万痕,伤痕斑班,坑坑点点。都说礁石好,却落得面目模糊,断肢残骸。因此,我们不能说墙上草就无可取之处,墙上草随风倒正是为了求存。试想,如果连自身都保不住,还有必要谈宏伟的理想,远大的志向吗?还创什么宏图大业。有这么一个传说故事:
有一个国王与北方的一个国家打仗,来到条大河边,河水滔滔,波浪翻滚,湍流如箭,没有船桥,无法过河。当时又值九月,离河水封陈尚早。国王在河边率兵马无计可施,军心浮动,士气不高。国王心急,便派一人出去观看河水冰冻情况,那人跑到河边一看,河水滚滚,毫无冻冰之象,便跑回来报:“回国王,河水毫无冰冻之迹象。”
国王听望,非常生气,一挥手:“拉下去,杀了!”
一声令下之后,那人被推出去砍了头。国王又派一人出去察看,那人来到河边。河水汹酒,依旧奔腾不息,便花稳滚。哪里有半点封冻征兆,那人回来如实回报:“国王,河水的确没有冻冰之迹象。”
国王问也不问,同样说了一句:“推出去,杀!”
第二人又被斩头。
国王又派第三个人去探看,那人到河边观望,河水奔流如故,他并不比前两个人多看到什么,但他回来后,没有如实报告,而是随机应变说:“河水已经封冻,冰层厚盈几尺,如锅浇铁铸,大兵即可渡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