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村——
姜玲玲听着七村八寨的媳妇们讲着自己做姑娘的时候村子里爱做的过年吃食,虽然都是近的乡镇村子,大多相同,也有别样的,这粗粮馍馍、糖油粑粑的,还有半个月就会进入这样一个年味的时期,包括杀年猪、收拾鸡鸭什么的,要是家里还不错的人户,可以一天一个花样。
当然,那是地主那样的人家,姜玲玲还是想着怎么致富吧!
这绢花大家已经熟能生巧,配合的天衣无缝,罗氏和李氏几人最后的收尾,其他人只需要把花瓣、花叶做出来即可,反而速度更快,就算这个月赵家要的货增加了,年底肯定还会加一些,也经不住这些娘们造的。
好在过年前后加起来一个月估计做不来多少,可以缓冲一下,姜玲玲大手一挥,让几个媳妇都去她的灶上做年货去!
做吃食是媳妇们喜欢的,可要这么些白面米油的可真就糟蹋东西。
拿大米放到油里,就像爆米花一样,一个个都变得膨酥了,它们在锅里跳跃着,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它们的兴奋和快乐,看着它们从小小的米粒变成了大大的米花!
接着,又往锅里加了一些糖,开始炒起来,糖渐渐地融化了,和米花一起翻炒着,渐渐发出了诱人的香味。
炒到锅外的,罗氏把它放进嘴里,哇,香甜可口,酥脆无比,真是太好吃了!
把炒好的米花放进了木制的模具里,压成了四四方方的形状,再拿出来切成较薄的一块一块的。
姜玲玲记忆里家乡这个就叫米焦。
糯米加黄豆粉再加面粉放到焖锅里蒸,最后拿出来晒干再炸,味道香香脆脆,说叫米条,姜玲玲说快了江米条,几个媳妇误以为是姜家那边的吃食,所以叫‘姜米条’,姜玲玲只能改名叫米条了。
还有一个用米磨成粉和面粉做成各自的面剂子,再叠起来成团后切片,油炸出来的,大家好奇这个又叫什么。
听到姜玲玲的回答,几个媳妇觉得更可笑,叫猫耳朵,谁听了敢吃啊!
姜玲玲就只能取名叫米旋,旋涡一样的,反正好吃有人买就行。
姜玲玲是打算赶在学子回家前卖的,再送些给亲戚以及岳先生和县里的陈世书等人,要卖的话量大一些,要是等到年底了,她一个人可做不过来,这些媳妇都回家忙活了,就算是现在开始,姜玲玲都觉得有些晚了!
毕竟招牌还没打出去呢,要是知道的人少,她就得损失不少生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