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把原来分封给南越国赵佗的三个郡,又重新拿回来一个郡,分封了给别人(南海王织)。而这个郡就是南海郡,恰好是位于南越国与闽越国之间。
3.“南海王织”的封地南海郡,被没有得到实领:
“织未得王也”,可以有多种理解。一.即“南海王织”没有实授“南海王”的封赐,所谓“实授”,即既得到了“王”的封号、也到得了“王”的封地。二.织既然是“未得王也”,那么织这个“南海王”自然就是虚授了,但是前面又提到“今复封南武侯织为南海王,复遥夺佗一郡”,那么就是有实实在在的封地给“南海王织”的。
三.那么真相就呼之欲出了,汉高祖分封了原属于南越国赵佗的南海郡给“南海王织”,让“南海王织”实领南海国。但是南越国赵佗是何许人也,那是真正的枭雄豪杰,后面还称帝了成为中国活得最久的皇帝。南越国王赵佗自然是抗旨不遵了,没有把其原来的封地南海郡划给“南海王织”。所以“南海王织”也就“未得王也”,没能建立起真正的南海国。
4.“南武侯织”被封为“南海王”,目的就是要分化瓦解南越国:
那么分析到这里,脉络就很清晰了,我们把前前后后的连接起来就是事情的真相了:织本是南越国人或者说织的祖先是南越部族,织先前因为军功被封为“南武侯”(这个南武侯可能直属于汉朝、也有可能隶属于闽越国),封地在南越国和闽越国之间。
后来“南武侯织”又立下了更大的军功,被汉高祖封为“南海王”,封地为南海郡(从南越国划出),以建立南海国,目的就是要化瓦解南越国。但是南越国赵佗并没有遵照汉高祖的旨意,将南海郡拱手让出,使得本应该以南海郡来建立的南海国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建立。也使得汉高祖想分化瓦解南越国的计谋,失败了。
南海王国名义上的封地,是整个南海郡,地盘并不算小。详见《汉书》之《前汉书·高帝记》记载:“十一年更立佗为南越王,自此王三郡,……今复封南武侯织为南海王,复遥夺佗一郡,织未得王也。”
但是实际上,南海王国的封地南海郡,并没有得到实授。根据“织未得王也”可知,南海王国的封地南海郡并没有落到实处,南海王织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南海王。因而南海王国的辖地远没有那么大,也远没有那么多,大概位于今天的广东省潮汕地区以及与福建省相连相接的地区。
《汉书·严助传》记载:“前时,南海王反,陛下先臣(指淮南王刘长)使将军间忌将兵击之,以其军降,处之上淦”。根据《汉书》记载可知,南海王织造反了,造反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没有实授封地南海郡,“复遥夺佗一郡,织未得王也”。 根据“处之上淦”可知,南海王织造反失败投降后,封地以及整个南海王国被迁到了“上淦”( 今江西省清江县一带)。根据 “处”字可知,南海王织这次造反失败,是受到了大的处分的,除了封地和王国被迁到了“上淦”外,还很有可能连通“南海王”的王爵都被撤销或者降级了,不然就谈不上是“处”了。而南海王织的“南海王”王爵一旦被撤销或者降级,则对应的自然就是南海王国的被撤销或者降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