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兵

第247章 捷胜专案

海兵都督府根据大本营决断,迅速成立“捷胜专案”,将中央舰队进行了重新编组,海军都督同知、舰队指挥部指挥长林泽德二级上将任总指挥长,负责战时所有海上作战事宜,下辖三个舰队。

其中,第一舰队作为主力舰队,都督佥事、海兵中将王墨甫任舰队长,以福州舰为旗舰,包括广州舰、梧州舰、贵州舰等四艘战列舰,汉阳级汉阳舰、朐阳舰、沭阳舰、泗阳舰、涡阳舰、德阳舰等六艘装甲巡洋舰,以及十八艘驱逐舰,以及六艘舰队级补给舰,共34艘战舰,主责对北虏作战。

第二舰队作为威慑舰队,都指挥同知、海兵中将张治墉任舰队长,下辖两艘徐州级铁甲舰,凤阳级枞阳、简阳舰等两艘巡洋舰,六艘阳字级老式巡洋舰,六艘新式驱逐舰,六艘老式快速补给舰和四艘供应船,共26艘舰船,用于跟踪、威吓、拦阻倭寇。

第三舰队作为预备舰队,都指挥同知、海兵中将邵铁均任舰队长,准备接收534年批准开工,并准备提前至年内服役的两艘新式战列舰、六艘装甲巡洋舰、十二艘驱逐舰和四艘快速预置补给舰。至于535年开工的两艘战列舰和四艘装甲巡洋舰,显然这两年是指望不上了。

原本还准备将第九十一舰队作为第四舰队,考虑到两个舰队一南一北,海上驻泊时间较长,干脆舰下辖的六艘新式补给舰和各型医院船、老式运输船,用于海上预置区域补给、各舰队补给作业,基本上被平分给前两个舰队。

可怜这海上预置区域补给计划方案都是朱先钎担任大本营参议后拟制的,由于朱先钎反对仓促开战,反倒这海上作战舰队中,任何位置都没有朱先钎的份,只是象征性的作为大本营参议顾问,随时为陛下备询答惑。

在大明宣战之后,北虏很快做出反应,先是对等宣战,口气很硬,也是号称要平推南方,完成“大清万年”伟业,而后再次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友好关系,并与倭寇再次宣示结为同盟,可惜倭寇方面态度暧昧,一直没有公开表态。不过据锦衣外卫反馈,倭寇的联合舰队已经聚集在佐世保基地,开始临战训练。

除此以外,北虏又公开宣布与露西亚合作,开放东北地区用于露西亚远东铁路修筑,并采用军购方式购买近两个军的军火弹药。加快从独国采购战列舰进度,并再次采购数量惊人的岸防炮。

大明537年2月,徐州战区的第一骑兵军两万余人,在战区直属炮兵师100余门大口径火炮配合下强渡黄河,尽管损失近三千人,前锋一度逼近兰陵郊外,后续的第13军、第14军陆续渡河,并修筑了黄河浮桥,近万人的神机营也被派遣到黄河北岸,准备掩护大明工兵在北岸修筑铁路,并开始进攻。

至此,在黄河北岸的大明陆兵已近九万人,所有重火器和器械全部挤在黄河北岸不到10平方千米的桥头堡内。

2月19日凌晨三点,北虏当面近十五万精锐部队,在大明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分批潜伏至大明陆兵当面,携带近千门小口径火炮,采用弹幕推进、敢死队突进方式,突入大明陆兵阵地,尽管前几日大明有不少跳荡和夜不收失踪,由于战区总指挥一直强调聚集力量、致命一击,因此没有扩大搜索范围,导致大明重兵集结区在北虏小口径火炮袭击下损失惨重。

战至凌晨五点二十分,神机营率先崩溃,当面阵地被撕开近1公里的空档,北虏骑兵突进,由于敌我双方搅合在一起,反倒让大明的远程火炮犹豫中不敢开火,等反应过来之后,北虏敢死队已经冒死炸毁大明陆兵部署的重炮阵地。

北虏炮兵数人一组,前面伏下身子推着带炮架炮盾的小口径火炮前进,后面的背着炮弹跟随,一旦前面炮手受伤或阵亡,后面空手的立刻顶替,像步兵拼刺刀,炮口放平开火。一旦进攻不利,北虏敢死队员口衔辫子,手持双枪,腰缠炸药包,偶遇战事不畅,就开始发狂扑上来自爆,渡河的各个军在北虏近乎同归于尽的打法中开始混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之烽火狼烟
三国之烽火狼烟
特种兵张业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却意外穿越到了汉末三国时代张辽的族弟体内,从此,结群英、会诸侯、都谋主、战猛将,且看一代异类横空出世,辅佐吕布再造华夏!
江北白衣
回到大明当皇帝
回到大明当皇帝
穿越大明,竟成了燕王朱棣?那个北平起兵靖难,一路打到南京,击败朱允炆的朱棣?不过,这个燕王似乎早早夭折,与历史上的命运截然不同!被朝廷排挤?成了手无实权的藩王?重生一世,我要改税收,造铁军,革军政,事农桑,创建前所未有最繁荣之地!吊打全世界!让大明之名,响彻全世界!
浩萌
大明:被木匠皇帝偷听心声
大明:被木匠皇帝偷听心声
穿越成了魏忠贤的亲侄,又恰巧被木匠皇帝偷听到了心声,于是乎,一切都不一样了...
老苏不白
大楚皇亲
大楚皇亲
陈谓然穿越为一国亲王,他从病床上幽幽醒来,眼前是一座荒芜的王府,王府外,是染血的京城。不知不觉中,他便握紧了手中的利刃,踏上了充满荆棘的皇座。一束烽火,自东南大楚亮起,点燃了整个天下。
裳新
深入险地
深入险地
你究竟是谁?“捕鱼计划”是什么?“地狱计划”又是什么?不一样的兄妹之情,不一样的父女之情,不一样的夫妻之情,不一样的父子之情,不一样的师徒之情,不一样的谍战故事等你来围观.......
易晓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