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客栈说书,盘点十大通天路

第169章 老黄以命作拜帖,恭请少爷入江湖

徐风年自是不愿意,便在老魁的护送下,赶到了武君山,想要阻止。

看到弟弟的根骨还没被毁去,便立马要带他回家。

可弟弟却不肯回去,怕给徐风年带来麻烦。

也在这时,龙虎山天师赵希传前来收徒,收的就是徐龙相。

原来,老黄以自己和王仙之交手为交易,换得龙虎山护住徐龙相安全,这便是老黄给徐风年闯出的第三个选择。

老黄知道徐风年一直为此事烦恼,于是才豁出性命去挑战王仙之,只为能帮徐风年解忧。

赵希传的武学传承十分严格,只有像徐龙相这种天生根骨才能传承,因此,他定会守护住徐龙相。

可尽管如此,徐风年还是不愿意把弟弟送走。

就在这时,徐龙相却闯了进来,表明愿意去龙虎山。

徐风年满心不舍,可还是只能看着弟弟远离家门。

他的心中十分清楚,只有他接手了北凉,才能将在外的姐姐弟弟全接回家。

赵希传正要带着徐龙相回龙虎山,却收到了快马传信。

看完信后,其径直走向了徐风年,道:

剑九黄,战死武帝城

其五剑尽出,王仙之始终单手应付,一步未退。

用出剑九——六千里,挥去了王仙之的袖袍,战了四十九招后,剑九黄力竭身亡

老黄葬剑武帝城头,面向北凉,气绝而亡,临终遗言:

来,给少爷上酒呐

此正是,我以我命做拜帖,恭请少爷入江湖……”

看到这里,客人们感叹不已。

“这个王仙之这么厉害吗,老黄用了六千里,也只能和他过四十九招。”

“老黄死了,徐风年要痛心死了吧。”

而来自离阳江湖的人,却感慨道:

“好个剑九黄,好个剑九六千里,能斩去王仙之的袖袍,他已是传奇。”

与此同时,徐风年却眼眶通红。

“老黄,以后你不许去找王仙之比武。”

闻言,老黄却没立马答应下来,只是目光躲闪,道: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离阳,武帝城。

王仙之望着天幕中的画面,心痒难耐。

画面中,正是剑九黄使出剑九六千里,与他对战四十九招。

……

叶天继续说书。

“徐风年得知老黄战死之后,下定决心要习武,只为去武帝城拿回老黄的剑匣。

而他最先找到的,便是刀客老魁。

听了徐风年学武的目的后,老魁只以为他在开玩笑。

在他看来,王仙之便是天下第一。

徐风年二十年来,一招一式没学过,却要挑战王仙之。

可徐风年的态度却十分坚决,于是老魁便打算考验他一番。

单手提刀站立半个时辰,刀背上的石子还不能落下。

徐风年通过了考验后,老魁便开始教他动作。

只是简单的四个挥刀手法,让他每一个都练习四千下。

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徐风年不辞辛苦,每天挥刀数万次,终于也有了一点刀客的样子。

就连老魁也看出,徐风年是个练刀的好材料。

然而老魁却告诉徐风年,他修炼内力太晚,内力不够,练一辈子,也就是个二流高手。

可徐风年却并未被打击到,每天还把动作都各加了一千下,甚至把自己的手都快要练废。”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是至尊公子爷
我是至尊公子爷
人族第一帝安大帝,是我父亲!大夏当朝女皇凤千羽,是我姐姐!万古无一的太阴圣体,是我婢女!大陆第一武道高手,是我徒儿!大陆第一商会,是我的玩笑之作!三大圣地之一清月楼的三千粉黛,都是我的通房丫鬟!......安白:“我交朋友,从来不看他有没有权势、钱财、实力;反正都肯定没有我有钱、有权、有实力。”
削铅笔的孩子
幻海洗剑录
幻海洗剑录
如果天下的练武之人由朝廷纳入编制来管理,那么侠客们的江湖会不会变得平静呢?强势的大夏王朝一统江湖,设置天威府管辖由开国功臣们建立的八大门派,调度江湖人士参与战事,西拒异族,北镇藩国。三百年后,内乱将起,乱世将至,主角的故事便是从这时候开始。
银河锋
三生三世明月星辰
三生三世明月星辰
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揭露出种种恩怨,原以为是她的生死劫,未曾想竟是一场又一场的阴谋,三生三世的纠缠,以为的结束,恰恰才是开始……
夜末炫雪
重生之夜色撩人[娱乐圈]
重生之夜色撩人[娱乐圈]
上一世,秦子夜是个运气不好的花瓶一夜之间负面|新闻满天飞,工作全部取消,更在对手因演绎了本该由他出演的角色晋封影帝当晚,被狂热粉丝谋杀重生之后,秦子夜回到两年前他决定找一名贴身保镖,结果意外聘请了多年未见的兄长匡牧人秦子夜对匡牧人最深刻的印象,是10岁那年被14岁的匡牧人骗到公园丢掉匡牧人对秦子夜唯一的定位,是摧毁童年的仇人之子同住一个屋檐下,血缘与仇恨像一块横亘的巨石,又像割不断的牵绊而这时,匡
风舲
修仙从不入流开始
修仙从不入流开始
徐行莫名其妙就穿越了,刚醒来没多久,就差点成了别人碗里的肉汤。侥幸险死还生之后,成功活激了一个名字烂大街的系统,然后领悟了一部不入流的刀法,就此踏上了修仙之途。“叮,检测到宿主用一把砍柴刀杀死一名乞丐,可以由此领悟一门刀法,是否消耗1点经验进行领悟?”“叮,领悟成功,恭喜您习得不入流功法《柴山十八路》之第一路:‘平砍’。”“叮,由于您成功劈开了一根木柴,劈柴的招数与《柴山十八路》其中一路刀法十分契
道且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