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开局昆仑山,化身亿亿万

第263章 此子未来不可限量

庄周证道,在洪荒大地悟道修行的太清只是叹气,没有参加天宫的庆祝宴会。

他没去,玉清也就没去。

而上清,还在盘古殿合道修行。

太清停留了千年,平复心境,继续自己的寻道之路。

来到西方时,特意在万寿山停留了一会,以镇元子的混元金仙中期神通,自然不过是刹那间的功夫,从地仙界土遁回五庄观。

五庄观还在万寿山,玄玑、赤霄并不想他们全部迁入地仙界。

因为以后镇元子必然证道混元大罗金仙,到时候只需要放一尊化身在地仙界即可,万寿山是他日后的混元圣人道场所在。

其他人也是如此。

骊山的道场依旧在骊山,也不知道她还会不会成为仙秦的起源,诞生秦王室一脉先祖中潏。

按照他们两人的推演,日后洪荒各处都有混元大罗金仙镇守,衍化圣人道韵,增益天地人三道。

镇元子和太清都是老朋友,见面详聊之后又是论道。

万寿山作为镇元子的道场所在,同样也成了西方地仙一脉源头,大量仙神云集在这里,聆听两位大神通者的道音。

因为眼界太高、仙神太多的缘故,他们都没留意到一个骑在一头牛上、长得异常俊俏的新晋大罗金仙。

论道结束,太清继续上路,来到了血海。

血海银杏树林经过这么多年发育,已经蔚然成荫。

大量银杏树扎根血海节点,形成一个个特殊的木之封界,一个封界算是一个中千世界,里面是净化后的天地灵气,适合仙神生灵修行。

加上玄元立道多年,血海银杏树林有他的金丹道韵。

很多残灵进入其中,不愿意前往阴冥,干脆就在封界里生存、修复自身。

原本无神问津的血海,此刻有数万各路仙神分落在各个银杏树林中修行、救助残灵。

而最大的救助者,正是他的师弟,须弥山之主接引。

此时此地,接引善尸法天象地,盘坐在血海中央。

一道道残灵从血海中脱离,落入他盘坐的十一品功德金莲内,受他的道韵滋养。

超过百万数的血神子,把血海深处的残灵护送到表层,移交给接引。

冥河护送,师弟接引善尸接收。

这无比友善和谐的一幕,让太清老子稍微诧异了亿点点。

当年紫霄宫第三次讲道结束,两位师弟可是痛哭流涕控诉冥河如何猖狂、逆天成魔,恳请他们三位师兄帮忙除魔卫道的。

那无尽的杀意,都快掀翻紫霄宫。

要不是他阻止两个弟弟,说不定冥河就回归父神的怀抱了。

所以这些年发生什么了,让他们如此“有爱”?

“见过太清师兄(道友)。”

冥河分身看到太清到来,和接引善尸一起第一时间问好。

冥河已经斩出了恶尸,没有鸿蒙紫气等外部硬件,紫霄客之间差距在斩三尸之后,越发明显。

如太清、接引开始筹备合一,九婴、英招、冥河、鲲鹏不过准圣中期圆满,距离后期还差一点。

而燃灯这位标志性紫霄宫学生中,努力求道的学习代表,此刻还在摸索混元之路。

实在是太想进步的血海之主,正在努力暗中学习斡旋造化,想要复制女娲造人成圣的成功之路,自己也造出一个强大族群来。

以他的准圣中期境界、杀伐剑道、求道毅力,修行斡旋造化的速度还算可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只是一个传说中的NPC
我只是一个传说中的NPC
「无刀轻松」+「穿书」+「……」是现在风靡一时的穿越小说,而它的作者杨零却对此不温不热,甚至还开小号和读者们讨论的十分激烈,“我看这本书不下5遍,你能有我懂?”正当杨零准备激情反驳时,一则突然到来的短信,改变了杨零的生活……「如果你想证明你最懂,那么就扣1吧」于是杨零口是心非就扣下了“1”。也因此,杨零穿进了自己还没更新完的书中。本着既来之则安之,找机会回家的目的,在这个书中世界一日一日的活着。看
晨光梦
鹿部落崛起
鹿部落崛起
陆子龙穿越到原始洪荒时代,在史前巨兽面前,人如蝼蚁。为了生存,他发展科技,创造统一的信仰,制定度量衡,吞并周边部落,称霸一方。天气突变,冰河时期来临,为了适应气候变化,陆子龙带领部落走上了迁移之路。且看陆子龙如果带领自己的部落,战天斗地,从弱变强,横扫六合,并吞八荒,建立统一的帝国。
叼着猫的老鼠
为提升资质屠个村怎么了?
为提升资质屠个村怎么了?
想看纯爽文误入乱世浮沉,一世动荡!长生,是修行的终点还是天道的谎言?一位少年从异界降临,他的背后是谁的布局?大能举棋,正魔对峙,谁对谁错?陈澄不知道,他只想走上长生,所为正魔,强者自能一力破之!在举世无敌前,还需步步为营……
炒拉面占领地球
开局获灵根,师娘请自重!
开局获灵根,师娘请自重!
苏大明穿越到修仙界废柴弟子的身上,惊恐的发现对方正在跳崖,还已经跳下去了.....!侥幸存活后,却又无意中被卷入一个个巨大的漩涡纷争中.......丹田被废,意外获得上古传承!任你天才妖孽,老子同境无敌......!!!
青梅煮酒吃牛肉
大师兄!装失忆不想娶是吧!
大师兄!装失忆不想娶是吧!
记,言为旁,己为首,忆,心为旁,己为首,两者相合当之为记忆!如果存在记忆那么为什么所有的一切都这么陌生,我左丘官玉现在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平顶山大师兄,就在我照常日上竿头而作之时,一白衣女子持剑上门,手持凤玉银簪为信物,冷冷开口,如是说道:“你可还记得此物?”我微微皱眉看向那银簪,陷入沉思,百思而不得其解:“姑娘这是何意?在下与姑娘素未谋面何来识得一说?”看女子那不作言语之情,我又好似猜到了点什么。
不说二话的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