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眼镜(中)
劭群在为生存而奋斗。
他想在这个连队生存下去,必须得有生存的理由,这个理由就是他自己能够生存的办法。
为生存而想办法吧,证明你能够生存的理由吧。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他没有同年兵,没有同年兵,就没有共同语言,自然就孤独。那个年代大多都是冬季兵,12月份入伍,偶尔3月份入伍的春季兵,也是先前的一段时间。劭群是9月份入伍,相当于秋季兵,奇葩的存在,少的可怜,极少数少数的一部分。
他没有老相识,他就是新生儿,全部都是陌生的,他需要一点一点成长,一点一点积攒,一点一点被认可。
他所经历的一切,尴尬,羞辱,无奈,抗争……别的干部体会不到。别的干部要么是土生土长的,就是哪里来哪里去,从这个部队考出去,然后毕业又分配回来,属于衣锦还乡,大家自然夹道欢迎。要么是其他部队成长起来的,经验是有的,特色也是有的,给你一个高深莫测的样子,大家就会刮目相看。
你们当兵提干,改变命运,学成归来,衣锦还乡,夹道欢迎,功成名就。
我们寒窗苦读,陆院四载,摸爬滚打,一杠双星,被当小丑,苦不堪言。
双星小丑,肉体百般折磨,精神无情碾压。
白天不懂夜的黑,谁能明白我的心?
条条大道通罗马,有人出生就在罗马。
生在罗马的人,未必领略另外的世界。
人总是这样的,总会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
如果自己不行,被人看不起,就会自认为是羞耻,就会奋发向上,一雪前耻。
如果自己能行,不被人所知,就会自认为是屈辱,就会怒不可遏,报仇雪恨。
可是,营里的干部们并不知道劭群的处境,他们只看到了,劭群小小的年纪就挂着中尉军衔。除了羡慕,还有三个字。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叫事,如果飘来三个字,那是嫉妒恨。人之常情,大家都这样;人非圣贤,谁也不用装。
天下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然千金易得,知音难寻。《红楼梦》早就说过: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劭群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军人应有的礼仪,男人应有的尊严。所以,经常的时候,劭群是不快乐的,一种能而被认不能的屈辱,始终挂在心头。
由此,劭群就相当重视每一次行动,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简直是事无巨细,字斟句酌,生怕差以毫厘,谬以千里。谨慎的似乎有些一惊一乍,小题大做。就是怕别人看不起啊,就是要证明自己。
越是这样,越是呈现出自己反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