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实验楼(中)
乱了节奏的学习,加之生活条件的艰苦,不但影响了学习质量,而且会感觉到身体难以支撑,因为已经透支太多。
劭群感觉到自己每天的脚步很沉重,晚上还经常咳嗽,他已经生病了。他只能硬撑着,他也不知道。
有时候半夜2点,会咳嗽个不停,黑暗中都能看到自己喉咙喷出火来。睡又睡不了,又怕影响其他同学,只好去班级学习。
这样的情况不会持续很久,最后还是病倒住院。语文老师的爱人刚好在门诊,这对于劭群来讲也是一个贵人。家人不用来陪床了,来了也没用。连输了五天液,每天都是语文老师的爱人给他做饭送饭,有时候还有水果。这样他克服了对生命的恐惧,打消了对高考的恐慌。这种待遇,就像多少年以后,他作为受表彰的军事训练标兵去北戴河疗养,感觉上是一模一样的,一种被认可的奖赏。唯一不同的是,一个是大战前的调休,一个是大战后的休养。五天来,劭群一边输液一边学习,身体逐渐恢复状态,越来越好。母亲般的爱心陪护,家宴式的营养套餐,还有水果,住院的费用一分没要,这得多好的运气和需要多大的努力才能配得上这一切。
病魔终去,恩情难忘。今生来世,如思在梦。
劭群回归了,但已不仅仅是原来那个少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主席说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为了尽快的恢复身体,保持充足的体力,劭群又加入了踢足球的队伍。据说济南泰山将军足球队主力宿茂珍的表弟就在这个学校,也会帅帅的狮子甩头。在没有网络,没有电视,没有新闻,与外界近乎隔绝的高三时代,能听到中国甲A,听到大牌球星的新闻,近乎一线的奇闻趣事,令人新奇而振奋,开阔眼界。
劭群刚参与踢足球的时候,跑得很慢,气喘吁吁。队友也不会把球传给他,他助攻不了,掩护不了,跟不上。他也抢断不了别人的球,也防不住别人的球,只能充充数。有时候也当守门员,因为打过篮球,手感比较好,所以球抓的比较准,这样就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不会被抛弃。
有一次该回防的时候,他也没及时跟回去,只能慢慢的往回跑。也不知用守株待兔说好,还是刻舟求剑说好,莫名其妙的一个球飞到了他脚下,他想都没想,就用脚踢了出去。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竟然把球踢进对方球门了。
球进了!球进了!他的队友高呼着,对方的门将一脸懵懂,都没反应过来,根本就没做丝毫准备。现实已经进球,恍惚仍未进球。
从此之后,劭群有时间就去踢足球。因为他进过球,所以他一边踢前腰或者边锋。反正他也不懂,大家说怎么着就怎么着。反正他进过球,别人也不一定真懂。大家都是作戏,自己何必认真。
中场,手球,越位,球门球,边线球,高抛球,慢慢在一次次实践中了解。禁区犯规,点球;外脚背,内脚背,踢出的橡胶球,这些都是明星的表弟传授的。慢慢的劭群的爆发力也越来越快,他只是不知道他有这个天赋,但是他的体力太弱。好在踢前锋,不需要大范围的运动,只要预判到位,短时间内迅速启动,穿插到位就可以。
周六周日中午无聊的时候,他们踢过四人足球,甚至还踢过二人足球,都是全场。难忘的疯狂少年,无虚的青葱岁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