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第74章 水泥铁丝

“陛下,酉时已到,该用晚膳了。”

武垒对着躺在床上,翘着二郎腿,两眼发呆,不知道想什么的赵昺说道。

“哦,这么快。

“让小二送过来吧。”

“其他人都安顿好了吧?”赵昺躺在那,懒洋洋地说着。

赵昺的话语充满了对护卫们的关怀,武垒站在一旁感激地回道:

“回陛下的话,弟兄们都已经安排好了,卑职多谢陛下关心。”

“武垒,上次朕给你说的让你找一些眼镜匠人,制作望远镜的事情,情况如何了?”赵昺道。

武垒小心谨慎回道:“陛下,人卑职已经找好了,都在海口安置着,至于您说的那个望远镜,来之前已经在研究中,目前还不清楚进展如何。”

“朕知道了,等回去了朕再去看看吧。”

望远镜的制作原理和方法已经告诉了匠人,这东西又不是什么高科技,磨出来两个镜片一鼓捣就成了。

眼镜在宋朝叫做“叆叇”。

南宋理宗时期,宗室赵希鹄作书《洞天清录》,这是一本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古器物及古玩辨认的书籍。

(赵希鹄,燕王赵徳昭一脉;包括宋理宗赵昀,以及宋末三个小皇帝都是德昭一脉。)

书中这样记载:“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

意思是说老年人看不清楚书上的字,将其戴上就可以看清楚了。

到了明朝的时候,眼镜由华夏传到了意大利,后来西方的工匠将它改良后,逐渐普及起来。

先有东方,然后才有西方的。

眼镜更不是什么西方的产物。

在宋朝,西方连特娘的文字都没有,搞毛线还差不多。

这个时候的西方,家里养的猪啊、驴啊、骡子啊,都特娘的睡在人的身边,同床共眠的。

新婚夫妻还跟其家人们同睡一张床呢。

哦,对了,这个时期西方是没有骡子的。

猪和驴总应该有吧?

说到骡子,唠叨两句。

由公驴和母马所生的杂种为马骡,由公马和母驴所生的杂种为驴骡。

驴骡比较温顺,但有些笨,跑起来没马骡快。

马骡比较聪明,跑得快,而且力气大,但脾气比较暴躁,不宜驯服。

比倔驴还倔驴。

(可以理解为是谁的种,性格就随谁^_^)

骡子这种畜生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宋朝不管是驴骡还是马骡都不多见,明朝时期经过大量繁殖后数量惊人,作为役畜广泛使用。

赵昺不待武垒说话,“嘿”的一声,猛地一拍大腿,怎么把骡子这事给忘了。

这可是搞运输的好牲畜啊。

emm,机械化、大兵团作战就靠它了。

站在一旁的武垒吓一跳,这陛下又是怎么了?

难道民间流传的赵官家有遗传病是真的?

赵昺站在窗前,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忙碌的芸芸众生,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

突然想起了齐秦的一首老歌《别在窗前等我》。

“别在窗前等我,

虽然我感到孤独。

别在窗前等我,

虽然我是那么无助……”

抽上一支烟儿,喝上一口茶,静静地坐在那,继续码字。

人到中年,也许自己真的老了吧……

收回心神的赵昺,看着已经试过毒的放在桌子上的饭菜,两只和乐蟹,一小碟东山羊,一粥一素汤,足矣。

吃着饭的赵昺又想到了绊马索。

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佬发明了倒刺铁丝,数年之后又发明了铁丝网。

铁丝网最早并不是用于战争的,而是为了饲养牲畜或者保护农田。

真正把铁丝网用于战争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铁丝网并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亡,却实实在在拖住了进攻一方的攻势。

这玩意儿看似不起眼,实则是具有强大的防护作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侠在此
大侠在此
当尘封在宫闱与江湖的往事一件件被揭开,当昔年的法家与道家的争执再一次涌起时。一个生世成谜的镜州少年出发,闯入一座庙堂与江湖。学什么经纶,要什么名望,做什么大侠,我只愿陪伴为我忍受三千年风吹雨打的女子。
爱喝粥的男人
抗战之超级小兵
抗战之超级小兵
曹威回到抗战时期,带着“超级小兵”系统,对鬼子进行特种打击,成为抗战最强小兵!鬼子称他为“死神威”,哀嚎:宁见阎罗王,不见死神威!(群号163131169,欢迎加入)
锅巴王
水浒从李逵开始
水浒从李逵开始
文艺青年魂穿李逵,开局干掉宋江一颗门牙
逍遥胡
盛世君子行
盛世君子行
看过点史书,读过点演绎,横穿到大唐武德八年的胡怀仁心怀忐忑,在这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际,唐人的质朴,包容,自强,让他的中二病发作了,有些责任,既然来了,便需要背负起来,无关生死,有些热血,稍显激情。情节已渐渐展开,可以加书架喽。新书求收藏,推荐,求试毒,新人求支持!!!
酸辣白菜2
三国帝王路
三国帝王路
三国是谋略的顶峰,是智者之间的决斗,穿越三国不玩谋略玩莽撞,玩约架那种低智慧的东西已经过时啦,看奔叔用一个耳目一新的用纪律和群殴,让绝世猛将退出历史舞台,用铁血谋略,讲诉如何草根逆袭,白手起家,如何合纵连横,将天下英雄腹黑在股掌之间,成就万世基业。
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