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怪谈:欢迎来到第七中学

第96章 实验楼规则怪谈(11)

就好像是身体里突然生长出来了另一个生命一样,从每一个关节中燃烧着的气穿透她的皮肉,将她包裹起来。

温妤整个人就像是一只煮透的虾子,浑身发红地蜷缩在地板上,连着她身边的地板都变得微微发红。

温妤突然的变化让周汐都愣了一下,就在周汐回过神来的时候,从刚才开始就不断地发出声响的培养仓中,气泡不断的开始上涌,就像是溺水的人正在呼救一样。

周汐的视线被地上瘫倒的温妤全部吸引,因此没有注意到,那个培养仓的玻璃发出了细微的碎裂声。

突然——

“哗——!”

玻璃被冲塌,瀑布一样的水声席卷而来。

紧接着,就是接连不断的碎裂声。

在不断的碎裂声中,周汐的身体开始“融化”,温妤依旧蜷缩着,逐渐被淡绿色的液体淹没。

几乎是昏厥的温妤听见了若有若无的水声,淡绿的水面下,温妤蜷缩在一处淡红的液体中,淡红的液体像是一个“囊”将她包裹。

突然,囊的外表出现了一个像是手掌一样的压痕。

温妤听见有人正在靠近自己,轻缓的呼吸声中溢出几乎听不见的说话声:“温妤,醒醒。”

有人吗?

温妤紧闭着双眼,双手捏着自己的喉咙,她不敢放开,只要稍微一松手,温妤就感觉好像有东西想要从自己的喉咙中跑出来。

“温妤,松手。”

不行,不能松手。

“听话,松手。”

温妤感觉到,自己的手背上被温软的东西触碰,像是一汪被软皮包裹着的水,带着属于人类的温度,但触感湿滑。

温妤被这个触感惊到,一瞬间睁大双眼。

就在睁开眼睛的刹那,温妤感觉到放在自己喉咙上的手被拿开,随之一大口水呛入,瞬间的窒息让温妤彻底失去了呼吸的可能。

温妤双手捂住自己的喉咙,张大嘴不断发出呼哧呼哧的声音,像是破风箱一样,她睁大双眼看着眼前人,通红的眼眶不断地蓄满泪水。

“为……”

“嘘,不要说话。”一根水手指按在她的唇边,轻缓的声音响在耳边,“闭上眼睛吧,一会儿就好了,不骗你。”

“……”

温妤觉得自己一定是找了魔了,不然怎么可能这么听话的就闭上了眼睛,完全没有反抗……

“温老师?”

“温老师?”

这声音是……谁?有些耳熟……

在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已经“死了”之后,不知道又过了多久,温妤再一次听见了耳边响起了熟悉的声音。

“温妤,温妤?”

温妤努力睁开眼睛,但却感觉自己的眼睛上好像是粘着什么东西一样,不能完全睁开,也看不见外面的景象。

温妤能看见的景象背后都是大雾一样的朦胧,只能看见眼前的一点的景象。

那是短发的自己,就像是还没有离开安旸身边时候的自己一样,但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在……培养仓中。

温妤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面,就听到不远处的对话:

“检测结果已经出来了,安教授。”

“情况这么样?”

“不容乐观。”

“什么意思?”

“融合失败了……”

“不应该啊。”

说完这句话之后,对话的双方出现了些微的停顿,然后温妤就听见,有脚步逐渐靠近自己身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阴间那些事儿
阴间那些事儿
妹妹被鬼上身,我也被恶灵盯上,一家人危在旦夕。一本恐怖的阴间笔记,记载了多少阴间的秘密。朋友们,跟随我一起开始一场恐怖之极的探索之旅。阴间的故事开始了,感谢众位朋友的支持,这是网络上最独一无二的阴间系列。解密和探索阴间的秘密。要想挑战自己的胆量和想象力,你就来吧。本人新浪微博:
奔放的程序员、
长夜漫漫,封少请熄灯
长夜漫漫,封少请熄灯
《长夜漫漫,封少请熄灯》是皮卡丘的最新原创小说,本站八二小说网为你提供《长夜漫漫,封少请熄灯》的最新章节及全文免费阅读,希望你喜欢。
皮卡丘
都市幻梦师
都市幻梦师
人的生命力很神奇,它可以顽强到在灾难中七天不死,也可以脆弱到高空坠落的小石子就一命呜呼..........私家侦探邵小楼表面上是个极不正经、堪比狗仔的八卦侦探,实际却是位幻梦师,专为已死之人幻织美梦,以求通过这种方式度化已成恶灵或将成恶灵之人。
帝家三公主
追浪时代
追浪时代
本故事以“安徽第一镇”无为县高沟镇为背景。中国电缆行业年产值百亿,高沟不仅是全国四大电缆基地之一,高沟电缆更被用在神舟九号宇宙飞船上。故事以飞鸿电缆集团一大批民营企业的创业、创新和国际化的历史为经线,以穆广、秦晴、易洲等主人公的人生救赎、爱情纠葛和事业挣扎为纬线,交织着都市的情感与乡村的风俗,交融着个人的奋斗与商场的争战。
湛湛长江去
抓鬼匠师
抓鬼匠师
在一次与朋友喝酒时,朋友给我讲了一个农村木匠害人的故事。我从小与爷爷生活,但是在我上初中时爷爷就失踪了。我不知该如何寻找,不过他留给了我一封信。所以在上到初中后就辍学打工赚钱养活自己。而现在我是一名苦逼的写手,每个月赚点稿酬养活自己。本以为朋友的故事就是故事。但是后来我偶然间发现了家中藏着的一本古书。上面写着《鲁班秘术》四个大字。﹉本以为得到此书会大赚一笔,可怎料我已经陷入了一个又一个的阴谋当中。
诸葛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