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公子,曝光赵高指鹿为马

第163章 大风起兮云飞扬!

刘邦的格局

一个人能修得多少的气量,就能赢得多少人心。

公元三百三十二年正月,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大设宴席,酒兴正浓的时候他问大臣徐光:“朕相当于自古以来开创基业的哪一类君王?”

徐光回答:“陛下可以和汉高祖刘邦相比。”

石勒听完摆了摆手,笑道:“人怎么能没有自知之明呢?朕遇到汉高祖,只能俯首称臣,与韩信、彭越一起,争着当他的大将,为他效死。”

徐光有说:“那汉光武帝呢?陛下可以比比。”

石勒点了点头:“光武帝,那朕就不服气了。朕可以跟他决胜千里,鹿死谁手未可知。”

“那曹操、司马懿呢?”徐光又问道。

石勒不屑道:“他们?只会欺负孤儿寡母,朕看不上!”

《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石勒何许人也?

十六国时期,横扫北方的一时枭雄石勒天王。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也曾经认为,起于草根的刘邦,只用了七年时间就干翻了秦朝,灭掉了项羽,而自己可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论先天条件吊打刘邦,但是自己奋斗了一辈子,却都没有统一北方,对刘邦的崇拜溢于言表。

甚至于,他崇拜到了将自己的契丹姓氏都改为了刘。

这两位外族政权的帝王,应该说评价不会带有太多的主观色彩。

除此之外,唐太宗李世民对其的评价是——

“正主御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唯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也。昔汉高祖,田舍翁耳。提三尺剑定天下,既而规模弘远。”

以上文字,出自《贞观政要·求谏》。

作为开拓了大一统帝国事业的李世民,和前面两位割据政权皇帝所佩服的点,倒是不一样。

李世明并没有觉得刘邦统一天下有多么牛×,但是他觉得刘邦所开创的大汉王朝国运长久,以及政治影响力宏远,更是佩服刘邦的政治格局。

再说明太祖朱元璋,他对刘邦的评价是: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以上文字,出自《明太祖实录》。

而到了现代,英国着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高祖刘邦。”

通过以上种种,我们不难可以看出,其实刘邦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出身低微,年龄偏大,白手起家。

相比较于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刘邦可是一点背景都没有,甚至朱元璋还有岳父可以依靠,刘邦完全是带着一帮农村出身的屠狗、吹丧之徒白手起家,一步步创建的大汉王朝,放眼整个世界历史,恐怕这样的例子都屈指可数。

其二、与生俱来的管理艺术者

从识人、用人,到沟通、激励、授权,把现代管理学、心理学、厚黑学、博弈论、组织行为学等固定的原理活生生演绎成了实操,很难相信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文盲皇帝玩剩下的。

难怪连石勒、朱元璋这样狂到没边的牛人,都会庆幸还好没和刘邦活在同一个时代,否则会被虐成啥样就不知道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重塑大唐
穿越:重塑大唐
话说天下之事,如中天之日,盈海之星,兴亡数定,盛衰有凭。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野倾颓,王气渐衰。历史系研究生李侃,魂穿晚唐一位佛系王爷,身处群雄割据、尔虞我诈的乱世,面对黄巢、李克用、朱温等历史狠人,他能否力挽狂澜.....
碧楼清风
太平洋的回声
太平洋的回声
历史学者约翰·米切尔在研究太平洋战争相关历史资料时,意外地发现自己穿越到了1941年,变成了美国海军着名将领弗兰克·杰克·弗莱彻。约翰尝试通过自己的提议和决策,影响太平洋战区的未来。尽量硬核,会一直从珍珠港将舰队开到东京湾。
传说中的御喵
东汉末年烽火路
东汉末年烽火路
建安元年,各路诸侯正在忙着抢地盘,一个21世纪的灵魂穿越到汝南黄巾头目刘辟的体内,于是不一样的汉末群雄争霸展开了。曹操:悔不当初啊,我就应该在刘辟弱小的时候就灭了他。刘备:刘辟是我辈楷模,我刘玄德也的白手起家,他刘辟行,我刘玄德为什么不行?孙权:我江东基业就是被刘辟小儿所抢。世家豪门:刘辟是我们的心头之患,乃当世世家豪门的头号敌人。老百姓:到了刘辟的地盘,就不会饿肚子了。、、、、、、
豆瓣算
全球高考:谁说历史无用?
全球高考:谁说历史无用?
又名:国运擂台,谁说历史无用?【非爽文+谋略权谋+反派有智商+慢热+剧情】文科生叶云穿越已经有三个月了,本以为能够凭借知识鱼跃龙门,没想到这里的龙国根本不重视历史,只顾发展科技,叶云的知识无用武之地,饱受冷眼。突然,全球高考降临,考试科目为历史,让历代名将对擂,胜者,称霸一方!败者,割让国土!而龙国因不重视历史,连战连败!大厦将倾之际,叶云上场,力挽狂澜!
快活医生
告诉崇祯,没银子我还剿个锤子!
告诉崇祯,没银子我还剿个锤子!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知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