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一个小兵的崛起

第92章 鏖战雀鼠谷

就在唐军沿着雀鼠谷前进的时候,张小五率领大军赶到,迅速在雀鼠谷的上半段设下层层狙击。

在前方开路的李仲文遇到了隋军的顽强抵抗,寸步难行。

隋军利用地势,居高临下,打退唐军一波又一波的进攻,狭窄的雀鼠谷尸积如山。

李世民见军队一直停滞不前,对于李仲文的表现非常不满。

“史大奈!”

一个身材高大,面相丑陋的凶神恶煞走了出来,拱手拜道:

“末将在!”

“命你部上去把李仲文替下来!”

“诺!”

史大奈扛起九齿钉耙,大踏步走向自己的兵马所在地。

“孩儿们,到我们上了!”

一队队身着重甲,手持各式武器的蛮子如同猛兽一样扑向隋军的阵地。

史大奈,突厥人,所部五百蛮兵是由突厥人、西域胡人甚至更西边的蓝眼胡人组成。

这些人性格残暴,高大威武,如同巨人一般,嗜血如命,一直是李世民隐藏的杀招。

为了尽快打通雀鼠谷,李世民不得不提前把这群野兽放了出来。

还在前方鏖战的李仲文见来人是史大奈之后,立即就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十分麻利得把部队给撤了下来。

接替李仲文部的阵地后,史大奈开始向着前方的隋军阵地发动冲锋。

他扛着两百斤重的九齿钉耙,大踏着步伐,脚步踩在地上发出敲鼓般的声响。

与此同时,五百蛮兵也开始奔跑起来,冒着隋军的箭雨大踏步前进,整个山谷都在颤抖。

面对如雨般的箭矢,他们毫不畏惧,即使箭矢透进他们的铠甲,他们就如同被蚊子叮到一样,丝毫无法停住他们前进的步伐。

很快,他们就冲到隋军的阵地上,与前方隋军的重装步兵撞到一块。

只一个碰撞,前排的隋军重装步兵就被蛮兵撞倒,各式各样的破甲武器纷纷亮出,再加上身高的优势,对隋军重装步兵进行残酷的单方面屠杀。

面对如此凶悍的蛮兵,纵使是强大的隋军重装步兵,也难以正面抵挡。

史大奈挥舞着九齿钉耙,一耙子砸下去,隋军重步兵顿时毙命。

在蛮兵的猛烈进攻之下,张小五布置的第一重阻击阵地便被突破,接着又朝第二处阵地袭来。

当前方被唐军突破的消息传到张小五的中军大帐时,整个大帐内噤若寒蝉。

“难道他们是来自地狱的魔鬼?真把老子的重步兵当成空气了!”

张小五不信邪了,亲自带领一队骑兵前往前方观战。

及张小五赶到现场的时候,史大奈已经连破七层防御,正在第八层防御面前鏖战正酣。

看着己方的士兵正被一群猛兽般的敌军屠杀,张小五心中的怒火一时涌上心头。

“岂有此理!”

张小五一拳砸在石头上,顿时拳头鲜血渗出。

在他身边的渊贞见状,立即拿出一张手帕包上,心疼道:

“五郎,别伤着自己,咱想办法应对才是,莫要失了分寸。”

张小五这才冷静下来,望了望正在激战的双方,又望了望后方的一处平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
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
莫名其妙魂穿到异世界,有着相似的历史脉络。在祺祥年间,一位战死在异国他乡的大夏武官之子从军事学院毕业,摆在他面前的是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是尔虞我诈的朝廷风波,是虎视眈眈的诸国列强。但也是这个时代,有着点点星光,有着片片火焰。到底是选择混吃等死,当一个傀儡?还是群雄逐鹿,问鼎中原?对此,刘瑞的回答是,“我主张这些国家全部敲沙罐,肯定是有冤枉的,但十分里面敲九个,岂不是冤枉可能的某一个?还是都敲了比较
抽雪茄的喵
銮声
銮声
“人活着,就是有风顶着干,无风挺起胸脯干。什么时候没这口气,什么时候结账。”因为这句话,串联起了这个几代人振兴运河的故事。叹人间,福凶祸吉。万事难依人算计。拼得青春一点血,留作人间一传奇。小儿女,男英女智。敢与老天争高低。斗豪绅,清恶匪,戮淫僧,救弱女。金銮殿上说民事,运粮河畔问经济。休叹兴亡百姓苦,自向绝路觅生机。君且看,运河兴,船来去。南北连通经济网,大河滚滚迎虹霓。
田三有
梦游修仙传第一部三国篇
梦游修仙传第一部三国篇
资深IT销售,社畜刘伊,被高维空间外星人选中,拉进平行世界修仙,从设定梦境到真实星际穿梭跳转,一路打怪升级的冒险爽文。本书是第一部,讲述为适应外星人特殊修行模式,给刘伊设置了以三国演义为蓝本的练级场景中发生的故事。
胖安迪
疯狂爆兵:我在大宋杀疯了
疯狂爆兵:我在大宋杀疯了
++++赵松穿越大宋郓王府庶子,碰上了靖康之难。还被王妃朱凤英派人追杀。身怀帝国时代面板的赵松一路逃到雷州,在东海岛上发展自己的基地。靠着帝国时代不断爆兵横扫天下,北上横扫鄂尔多斯大草原,东灭日本,进军澳洲大陆。组建华夏舰队横扫太平洋大西洋……那一年,君士坦丁堡第一次被踏碎,黑龙飘扬世界那一年,金字塔被炸成了平地……那一年,一座座京观拔地而起!
新酒无味
大明现代来回穿
大明现代来回穿
大清早我迷迷瞪瞪的打开卫生间的门,眼前的一切吓了我一跳。“靠!这是哪?”眼前竟然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床,周围也陈列着像古代的一张圆桌,桌上还放着四个茶杯一个茶壶。我紧张的回头,刚刚还是磨砂玻璃的卫生间门,变成了一个木头制的古门...
关于十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