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诗魂

第二章 北篇2:从茅盾到丁玲

第四站:山阴路132弄(大陆新村)6号—茅盾旧居

弄堂口只挂着鲁迅的牌子。在走向鲁迅旧居的几十步中,却能“偶遇”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另一位大师:茅盾。

我之前查到茅盾旧居离鲁迅很近。但没想到居然这么近:不仅在同一条弄堂里,而且一个9号,一个翻个个儿,6号,中间只隔了两个门。1946年5月到1947年12月,茅盾居住于此。跟郭沫若在溧阳路一样,他在这里住了一年半。6号的建筑面积是171平方米,比9号居然小了50。这也有些奇怪。或者含着寓意?

茅盾是民国时期了不起的作家。我幼时的印象,说起“旧中国”的中国文学,当时还活着的,三个人是最突出的,即写小说的茅盾和巴金,写诗的郭沫若。当然,这只是童时的概念,是受当时的舆论影响的。

青春时的我,曾觉得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是“旧中国”中国长篇小说里写得最有水平的。茅盾也好,巴金也好,还有写剧的曹禺,他们都受西方文学影响极深,老舍和沈从文是乡土代表,而鲁迅居于两个阵营之间。

茅盾出生在紧挨着上海的浙江乌镇。浙江人那时离家闯荡目标多指向大上海,茅盾也不例外。2016年,上海隆重纪念茅盾120年诞辰和抵沪100周年。在1916到1949年这个时间段里,茅盾有二十多年是在上海度过的,在上海,他1921年成了中共第一批党员之一,1930年加入了左翼作家联盟并成为常委。他最重要的作品都是在上海写出来的。在那个纪念会上,有专家说:没有上海,就没有《子夜》,没有上海,就没有茅盾。

茅盾的代表作首推长篇小说《子夜》(写的就是上海),再就是《春蚕》和《虹》,还有很多中短篇。

茅盾早期其实写过不少白话诗,但传世的仅二首,在此摘录几句。《留别云妹》,他一连串说了13个“完”,最后:“路也都走完/话也都说完/一切都完了,完了/可以走了/此来别无所得,/但只饮过半盏琼浆,/看过几道飞瀑,/走过几条乱山,但也深深的领受了幻灭的悲哀/后会何时”。《我们在月光底下缓步》:“......我们在月光底下缓步,/你脉脉双眸若有深情难诉!/终于你说一句,明日如何....../我们在月光底下缓步。”

可惜的是,茅盾在上海的其它旧居没有找到,尤其是写《子夜》等名作时的住处。茅盾跟鲁迅是很熟的,在左翼作家联盟里还共过事,但茅盾住到大陆新村来时,鲁迅已经去世十年了。

茅盾于1949年离开上海赴北京,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981年去世。

第五站: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告别鲁迅和茅盾,回头沿山阴路拐过去,顺入四川北路,再走一小段,左面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了。

这里住过和出没过的文化名人太多了。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柔石、冯雪峰、夏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里还住过许多政治名人,如周恩来、白崇禧、汤恩伯、孔祥熙、张国焘、潘汉年、张爱萍,说都说不完。

多伦路长不过500多米,路边却立着不少构思和制作双双精湛的雕像。

人们津津乐道的尤其是鲁迅与青年们的那个雕像。有人赞叹着解释:四个座位,其中一个虚位以待,意为等待着更多的文学青年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的洪流。

我却特别喜欢那个坐在通往左联旧址的拐角上读书的女孩子。我觉得这样的“环境艺术”太诗意、太“雨巷”了。假如有一道夕阳照在这个街角,那韵味就溢出来了。

第六站:多伦路景云里和白公馆

如今的多伦路135弄很短,却是一条着名的弄堂,叫景云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穿越重生从藩王开始争霸
穿越重生从藩王开始争霸
+++一次特殊的任务,让我来到了这个冷兵器时代。看我怎么从一个无权无势的皇子一步一步地走到最高。成就帝位,御极八方。
生吃黄连也叫甜
悟性逆天:风流小状元震惊大唐
悟性逆天:风流小状元震惊大唐
李千安穿越大唐贞观元年,觉醒悟性逆天系统,十五岁便科举考上状元,震惊了皇帝李世民!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交秦琼,识李二,中状元,种田打仗,无所不能!率大唐铁骑,威震天下!扛大唐旗帜,世界飘扬!
醉爱枫林晚
无敌六王爷
无敌六王爷
秦风穿越到大庆王朝,成为辽地塞王镇守边疆,花了六年时间建造出一座属于自己的理想城池,从此打算做个逍遥王爷。可没想到从未见过便宜老爹竟然冒充朝廷使节,偷偷跑到了他的封地上。煤炭、柏油路、筒子楼、大锅饭、炼铁厂!面对这座陌生的北国城池,庆皇以为来到了另外的世界。好在统治这里的王爷,是他的儿子老六啊!
码字还债
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
曲速引擎爆炸,称霸地球副本
赵宇飞执行宇宙探索任务,飞船上的曲速引擎意外爆炸,坠落异星竟发现和地球古代极其相似。赵宇飞在这里一步步建立自己的势力,发展科技,努力重返星河。。。
巴骆驼
开局暴打贵妃,被封西凉王
开局暴打贵妃,被封西凉王
赵弘穿越成了黎国七皇子,三年来苦心维持黎国局面,不料被昏君父皇一朝败光,怒火攻心的赵弘觉醒了诸天帝道系统,马踏京师,暴打皇贵妃,随后率兵直入西凉,数年后,当赵弘率领虎狼之师横扫四方时,整个天下都为之战栗!
西红柿大战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