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哥,瞅啥呢?”
“啊……没瞅啥……”
“杨子哥,一个人搬出去住,还习惯吗?”
“那小四合院,觉得怎样。”
“好是好,始终是孤单了一些。”
“习惯就好。”
“杨子哥,假期快到了,你会回家吗。”
“要回,咱们一起?”
“好啊,好啊,回去后要多串串门……”
和杨子在一起,程曦像快乐的小公主。
……
程曦离开后,杨子又开始看书。
一本本书翻完,杨子有些失望。书中没有想要的答案,没有任何一本书描述杨子身上所发生的现象。
杨子沉思片刻,想到哲学和宗教板块。哲学家探讨对世界的认识,也探讨对人自身的认识。哲学和科学不同,科学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哲学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之后哲学家再将复杂哲理用浅显文字表达出来,成为哲学巨著。
在哲学宗教板块书架上翻阅一会,也没有获得解答,相比特定科学,哲学就像百科全书,看起来言之灼灼,实则索然无味,有些鸡肋。
百无聊赖中,杨子瞥见书架一角放着一堆古旧黄册,随手翻了翻,找到薄薄一本,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这是老子的道家名篇?
翻开扉页,杨子沉溺其中。
……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
寥寥数字,却字字珠玑。
杨子被深深吸引,头脑中迅速勾勒出对道德经感悟。
道是客观存在的,但显然非常人所言之道,道是可以被感知的,但并非如同常人所感知那一般,天地始于道,道生万物。要想客观地认识道,体验道之微妙,需无欲无求,明心见性,方可潜心悟道。只有悟的越深,悟的越透,才可能把握玄之又玄,触及众妙之门。
天地始于道,生于混沌,混沌之气周行不殆,从中诞生天地,老子将这种运行不息的混沌之气称之为道,如果加一个修饰,那就是大道。
修道则是居于大道之中的人为求取大道,反其道而行之,根据道、天、地、人的顺序,反其道则是人、地、天、道,依次求取大道,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修道顺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受潜在的大道影响而表现为物,以气为枢,融于大道之中,哪怕天地间至坚之物也受最柔之道和气的支配,道和气才是天下万物的最终支配力量。
如此一来,练气、修道乃反其道而为之,岂不是逆天改命?
谁能做到,这也太玄乎了吧。
杨子沉浸在对道德经的感悟之中,不自觉运行起周天,试图去体验道德经中所述的那种玄之又玄的道或混沌之气。按照道德经所言,先有道、再有混沌之气、然后有天地灵气,天地万物都受道、混沌之气和天地灵气支配。
杨子的周天运行再次感受到了淡淡的天地灵气,但实在无法感受到混沌之气或道的存在。这与个人所处境界有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看来自然才是道之根源所在,自然究竟是什么?
杨子感到非常迷惑。只手拿书,沉浸在个人感悟之中……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啊。”
路过的一位同学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