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炎不良人

第四百二十三章 神似的两个人

福州紧邻的大海,拢共有三个称谓,内陆地区的人,喜欢称呼它为南海,南夷人喜欢称呼称呼它为东海,至于本地人,则取了一个折中的叫法,东南海!

五月十五日。

正是月圆之夜,一艘体积庞大,上下三层的海船,从遥远的海面缓缓地朝福州城驶来。

湛蓝的大海,湛蓝的天空,晴空万里,海连着天,天连着海,这艘海船恰好行驶在天与海之间,宽大的海帆迎风飘扬,伴随着船只的乘风破浪,有不少胆大的海鸟,盘旋在船只附近。

船只很大,搭乘的人也不少,大多数人都是水手,穿着简单的衣物,忙碌而有序的工作着,而在船头三楼甲板的位置,站着三个人,两男一女。

三个人的年龄都不大,最大的也才二十来岁,最小的也才十五六岁而已。

其中,年龄最大的是那个体积硕大的胖子,胖子的个子不高,体积却很庞大,最起码有两百斤,也可能不止,胖子天生就具有喜感,如果在拥有一张娃娃脸的话,那就更有喜感了,而眼前这个胖子,喜感十足。

不知道是体积太大,还是风浪太大,胖子硕大的身躯,紧紧地贴靠在船舷上,一手肥大而短粗的手掌,紧紧地抓住护栏,一张胖乎乎的脸,在烈日的照耀下,油光满面,显得格外的油腻,其脸上带着很有亲和力的笑容,那双原本就不大的眼睛,更是眯成了一道缝。

“小璇子,马上就要到福州了,开不开心啊?”胖子趴在船舷上,随口问道。

被称之为小璇子的,是另一个年龄大概只有十五六岁的少年,少年身穿道袍,身后背着一柄桃木剑,头挽着道稽,长相十分的俊美,柳叶眉,桃花眸,高挺的鼻梁,性感的嘴唇,白皙的肌肤,妥妥的一个美男子,和胖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好吧!”少年举目远眺,看着已经不远的码头,淡淡的回道。

听到少年的回答,胖子不由得撇撇嘴,显然,他对少年的回答很不满意。

“小璇子,到了福州之后,你准备去哪?”胖子又问道。

少年转过头,看向正用手指抠着鼻孔的胖子,有些无奈的摇摇头,然后说道:“当然是去清真观,见一见赵师弟了。”

胖子闻言,再次撇撇嘴,吐槽道:“小赵有什么好见,跟你一样,是个很无趣的人,还是小师弟陆沉有意思。”

对于胖子的吐槽和评价,少年微微一笑,不置可否,没有放在心上。

无趣,其实无趣,在东山修行十余载,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修行,或者说是看风景,十几年不变的大山,十几年不变的破道观,十几年不变的风景,初看很有趣,看久了,也就那样了,胖子觉得很无趣,可是,少年却觉得很有趣,至于有趣在什么地方,他也不知道。

每天准时起床,准时修行,准时练剑,十几年如一日的规律生活,对于他而言,没有什么有趣不有趣一说,但是,在胖子眼中,他是一个很无趣的人,因为在胖子看来,少年跟东山上那些行将就木,犹如老树一般腐朽的道人一样,都是无趣之人。

唯一让胖子感到有趣的,是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小师弟,还有一个就是数年前遇到的那个少年。

小师弟陆沉,从被大师兄带回东山的时候,他就觉得对方很有趣,这么大的人,都成为修行者了,居然还晕海,而且不但晕海,还恐高,想想就觉得有意思。

在跟小师弟相处的那段时间,他最大的乐趣,就是吓唬小师弟,每当看到小师弟站在悬崖边上,瑟瑟发抖,脸色苍白的样子,他就觉得好玩。

至于说,数年前,一起同行的少年,也很有意思,不是儒家子弟,却喜欢做儒家子弟的装扮,儒雅却不迂腐,做人做事都很有一套,尤其是在对付女人这方面,他天生具有优势。

胖子姓唐,名万三,不是严格的道教中人,长相喜感,做事儿也疯疯癫癫的,修为也稀烂的很,境界是有的,可是,却很少看到他出手。

小师弟陆沉是胆子小,性格又惫懒的很,不敢跟人打架,一旦发生冲突之后,第一个逃跑的就是他了。

当然了,如果唐万三在他身边的话,那第一个逃跑的绝对不是陆沉,而是这个胖子,唐万三的境界有多高,修为怎么样,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是,要论起逃命的功夫,别说小师弟陆沉了,就是站在他旁边的李璇玑,也追不上他。

俊美少年是陆沉的小师兄,在陆沉没有到东山之前,他是小师弟,虽然是小师弟,却在道教当中,辈分极高。

李璇玑是十五年前,被带到东山的,从小就在东山上修行,从一个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现如今的翩翩少年郎,成长的过程无波无澜,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

李璇玑认识的人不多,满打满算,一双手都能数得过来,除了东山的几个老不死的牛鼻子老道之外,也就身边这个胖子唐万三,还有小师弟陆沉,以及身侧这个少女了。

李璇玑没有道号,李璇玑既是他的名字,也算是他的道号,在道教之中,人人都穿道袍,唯独有两个人可以不穿道袍,一个是唐万三,还有一个就是李璇玑。

唐万三之所以可以不用穿道袍,是因为他不是严格意义的道教中人,而李璇玑不用穿道袍,是因为李璇玑的师傅曾经亲口颁下的法旨。

只是,李璇玑从小到大,最喜欢穿的,还是道袍,他不是没有其他的衣服,可是,他就是不穿,钟爱于道袍。

抛开辈分不谈,单单从修行天赋而言,李璇玑是道教年轻一代当中的佼佼者,无人能出其右,当然了,道教还有一个一个修行天才,那就是陆沉了,可惜,这小子太过于惫懒,也太过于胆小了,白瞎他的天赋了。

大概在三个月前,李璇玑被‘赶’出了东山,为什么要用赶呢,说来也有趣,李璇玑的师傅闭关多年,终于出关了,而出关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李璇玑,在东山之巅打了一架。

结果如何,无人可知,但是,那一架打的惊天动地,雷声滚滚,打完之后,李璇玑就被人动东山给丢了下来,然后,让他跟着刚回来的唐万三,去往中原。

对于被赶出东山,李璇玑到不觉得有什么,修行嘛,在哪儿修行都一样,只是,他不知道师父让他去中原做什么,不过,不知道也无所谓了,他也确实想去中原看看,毕竟,唐万三常年不在东山,每次回来,都会跟李璇玑说中原怎么怎么样,有什么奇闻异事,市井传说,还有各种美食佳肴,他都如数家珍,这对于从未离开过东山的李璇玑来说,确实充满了诱惑,于是,他就乖乖地跟着唐万三,搭乘这条海船,前往中原。

至于身边站着的这个少女,她姓苏,苏樱熙,是石邑国的公主,两个人的年龄相仿,从小就认识,只是,一个人住在山上,一个住在山下,也不是相见就能见到的。

“小璇子,你想小师弟吗?”

不等李璇玑回答,唐万三就自顾自的说道:“我有些想他了,也不知道大师兄把他带到哪里去了,过的怎么样了。”

李璇玑默然,对于陆沉这个小师弟,他确实挺想念的,只是,他不会像唐万三那样,把什么都挂在嘴上。

“有大师兄在,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李璇玑说道。

“你可拉到吧,最不靠谱的就是大师兄了好吧。”唐万三闻言,立即反驳道。

李璇玑闻言,下意识的摸了摸鼻子,有些悻悻然,显然,唐万三的这个说法,他也没法反驳,或者说,他深有体会。

大师兄的不靠谱,李璇玑从小就感受到了,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被大师兄带着修行,只是,那时候年龄小,又是刚刚修行,很难全心全意的去修行,而大师兄呢,他一旦开始修行,很容易入定,而他一旦入定,外人很难叫醒他。

看似是一件好事儿,可是,对于李璇玑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年龄小,容易饿,跟着大师兄的时候,经常饿肚子,好多次,他都饿得奄奄一息,差点儿嗝屁了,如果不是别其他的师叔发现,估计,李璇玑都活不到现在,而在这些人当中,李璇玑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唐万三这个死胖子。

小的时候,唐万三经常来山上玩,而且每次来,都不会空着手来,总是带着很多好吃的,而对于李璇玑来说,这些吃食,无疑是救命的东西。

大师兄的不靠谱,远不止这些,李璇玑的修行,基本上都是大师兄代师教授的,而他传授的办法也十分的粗暴,告诉李璇玑法门是什么,关键点是什么,总而言之,就是把其中的关键,以他个人的理解,一股脑的灌输给李璇玑,至于李璇玑有没有听懂,听懂了多少,又领悟了多少,他从来不管。

也亏得李璇玑天赋极好,悟性极高,不然,就大师兄这种传道受业的办法,真没有几个人扛得住,这一点儿,从小师弟陆沉身上就可以窥探一二了。

不过,自从李璇玑八岁以后,大师兄就不在山上了,而负责传道受业的是他的几位师叔,但是,他们的传授方式也很简单,就是道观当中的一栋藏书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蛊修:从控心奴开始崛起
蛊修:从控心奴开始崛起
卖身为奴成为蛊师,偶得盗圣传承,盗取大敌一品灵脉。以鼹鼠之身,投入敌对势力,阴谋算计终成蛊圣。六道同修,以绝世之姿,横断万古。剑道、运道、偷道、戏道、力道、梦道等等蛊修流派。三尺剑蛊、巨力蛊、假面蛊、大肚蛊,之上更有唯一仙蛊。一览蛊道世界的精彩与神秘。
壬子墨
至神六道
至神六道
就在高考时君六道意外出车祸后就穿越了N次,接下来他的事迹让整个修真界都轰动了,三杀星现,神仙人乱;九天出世,千古浩劫;太上忘情,至神六道。诉说着主角一路披荆斩棘。
微笑辣么灿烂
白衣惊鸿,此间最得意
白衣惊鸿,此间最得意
(慢热文)曾被誉为当世第一剑仙的叶白衣在一场算计之中惨败而归。年幼之时被迫带着师尊的尸体逃亡京都城,后来又为了稳固境界而算计了一位女子,却没想到因此害的她香消玉殒,那年亲眼看着她死在京都城外的相思湖上,因此心怀愧疚。于是假死天下,隐姓埋名,布局天下,只为了替心爱的女子与师尊报仇,剑指京都。————几度何时逍遥梦,杯中有剑邀上客。我寄明月与长剑,三两清风二两酒。人生如海潮,大起大落。有人雾里看花,有
庸人一个
半个纸人也能干翻全场
半个纸人也能干翻全场
陶缘带着前世任务来到昭愿楼,在发现了昭愿楼的秘密后发誓要一把火点了它。但不管他怎么努力,昭愿楼依旧在那里一动不动。这天草包皇子来到昭愿楼,说想要当皇帝。陶缘这才意识到,自己想要火烧昭愿楼的愿望很快就能实现了。
砂糖山
止乎于礼
止乎于礼
轮回之主一朝陨落,世人只道他因心魔而而陨,却不知心魔为谁而生。轮回之主陨落,导致各界轮回出现混乱,三界一分为六,六界自此而生。创世神主莫名失踪万年,待神主归来,那个传闻早在万年前就已经陨落的轮回之主竟也在其列。你我曾因不该有的妄念动之以情,惹下滔天大祸,如今一切回归平静,为了这苍生,从今往后,我愿与你止乎于礼,共守六界太平。
浮川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