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苒苒,妈没骗你吧,妈又不是老糊涂,是不是骗子妈能看不出来么。”
“那个小伙子人长得俊,虽然年纪很小但很稳重,很有商业头脑,一开始他开这个网店时候妈也看不起他,觉得卖不出去几件衣服,但是你看现在,这小伙子真是很厉害的,估计爸妈也是做生意的,很有头脑。”
张桂兰对张少安一顿夸奖,毫不吝啬。
也是,张桂兰对张少安的印象是非常好的,懂事有礼貌,还带她赚了那么多钱,张桂兰真是把他当亲儿子一样看待,每次张少安过来张桂兰就稀罕的不得了。
其实吧,一开始张少安要开网店和她合作的时候,张桂兰根本没当一回事,觉得张少安一个小孩子能做什么生意,这不是纯属瞎胡闹嘛。
虽然后来她也答应张少安了,但那完全是出于好心,觉得张少安这么小就想出来赚钱给家里分担压力,赚钱挣生活费。
至于后来,张少安一再给她惊喜,现在更是带着她赚了好几十万。
说真的,靠着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带着她赚好几十万,张桂兰迄今为止都觉得很魔幻。
“妈,你口中的这个小伙子,他多大啊?”这时萧苒苒问了一句。
“嗯....好像是刚十八,高中刚毕业。”张桂兰解释道。
“刚十八?还高中刚毕业?!”萧苒苒一脸的惊讶。
其实之前她就听张桂兰说过,那个叫“张少安”的小伙子很年轻,刚毕业就开始做生意了,不过张桂兰并没有告诉萧苒苒张少安的具体年龄。
萧苒苒还以为对方是大学刚毕业,二十多岁出来创业,干点小生意。
没想到,这个母亲口中的“小伙子”才刚十八岁,高中刚毕业。
这不是扯淡嘛,怎么可能呢?
一个高中刚毕业的毛孩子带着自己老妈赚了三十多万?
太扯了。
别说萧苒苒不相信了,这随便换一个人他也不相信啊。
“你别看人家年纪小,这小伙子很有头脑的,当初你妈我也不相信他,现在人家一天就带我赚几千块钱,可是厉害的咧。”张桂兰继续夸赞张少安。
对此,萧苒苒也是对母亲口中的“张少安”兴趣大发。
一个高中生带自己老妈两个月赚了好几十万,她可要见识见识这个“小伙子”。
于是,萧苒苒说道:“妈,那你明天把他喊过来吧,他不是找我有事嘛,正好我见见他。”
“行,少安这孩子每天中午都过来的,到时候让他给你聊。”
......
第二天,2011年的8月24号,张少安早早起床,如往常一样忙到中午十二点,统计好订单后以及顾客下单的尺码信息。
随后,张少安便骑着电瓶车再次来到张桂兰家里。
相比于两个月前冷清的小院子,现在张桂兰家里的院子可谓及其热闹。
厂房里的机器声轰鸣,堂屋门前的院子里,铺着十几个化肥袋子线缝起来五六米长宽的单子,像一个巨大的床单。
张桂兰的几个姐妹,刘姨、赵姨、陶姨她们几个坐在这个化肥袋子缝制的单子上面,一人手里拿一件汉服,在那一边绣花一边唠嗑。
那些雪纺、棉麻的汉服,上面的绣花都是人工绣的,按理说张桂兰要专门建一个绣花的厂房,买一个专门摆放汉服的台子,让刘姨她们几个坐着凳子,在台子前绣花。
但是那样实在是太枯燥了,几个人一商量,干脆坐在地上绣算了。
这就好比年轻的时候给自家孩子捺鞋底,织毛衣,在院子里铺一个化肥袋子缝的床单,坐在地方一边和街坊邻居聊天一边忙活。
这个场景张少安也很熟悉,村里谁家姑娘要嫁人了,要陪嫁被子,有时候就会请自家老妈帮忙过去套被子。
套被子的时候,也是在院子里铺上一个化肥袋子缝制的“床单”,坐在地上套被子。
张少安敢说,他们这边的农村家里,基本上都有这种化肥袋子拼接缝制的单子。
就是把化肥袋子底部剪开变成一大片,好几个缝在一起就变得很大一张。
张少安来了后,刘姨赵姨陶姨她们几个也是一个个给张少安打招呼,这段时间以来,张少安也和这几位阿姨处熟了,每次一来都十分热情。
跟这几位阿姨一一打过招呼后,张少安也是来到厂房这里找张桂兰。
张桂兰正在厂房调机器,看到张少安来了也是连忙放下手里的活。
“来了少安,阿姨正要找你呢。”
“怎么了阿姨,找我什么事啊?”一边说着,张少安一边把手里的订单交给张桂兰。
两个人合作这么长时间了,张桂兰也熟悉了处理订单这方面的业务,不需要张少安教张桂兰现在就能看懂订单内容了,需要生产几件尺码的制服,什么款式的,还有涤纶材质的汉服,还有雪纺(棉麻)材质每个顾客要求的款式以及尺码,这些张桂兰都已经懂了。
所以说,每次张少安来了后就把这些订单交给她就好了,不需要一遍遍的叮嘱。
“是这么回事,伱不是快要开学了嘛,正好我闺女昨天晚上回来了,那个什么操作电脑发快递的事,你和我闺女说吧。”张桂兰说道。
听此,张少安也是眼前一亮。
“是嘛阿姨,苒苒姐在哪呢,我去找她。”
“就在她房间呢,我带你去。”
说完,张桂兰便带着张少安去了自家闺女萧苒苒的房间。
萧苒苒正在房间收拾东西呢,就看到自家老妈带着张少安开门进来了。
进来后,张桂兰就先给自家闺女介绍起张少安。
“苒苒,这就是我给你说的小张,这是我闺女萧苒苒,你们俩快认一下。”
“苒苒姐好。”张少安率先开口给萧苒苒打招呼,因为对方比自己大了不少,张少安也是称呼了一声“苒苒姐”。
张少安经常听张桂兰提起过萧苒苒,张桂兰的丈夫姓萧,在南方那边做生意,闺女叫萧苒苒,大学毕业后也去了南方。
本来呢,张桂兰的丈夫也想让张桂兰过去,但是张桂兰舍不得离开这里,所以就留在这里办了一个汉服工厂。
萧苒苒也劝过张桂兰,说一个小县城有什么好待的,想让张桂兰去南方的大城市生活,但张桂兰就是不离开。
无奈,萧苒苒劝不动也任由母亲待在这里了。
而张桂兰和丈夫只有萧苒苒一个闺女,还是“老来得子”,张桂兰三十岁的时候才生下了萧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