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感觉军方好像憋着坏,他反复思考了一下军方这个态度的背后含义,只是所知信息还是太少了,想要得到结论难度太大果断放弃。
相关的防御计划撤退计划等,刘海一股脑的布置给了参谋部,如今的参谋部扩大到了五百人,每支舰队都需要按时轮换一批随舰,人手方面还是有点不够用。
刘海将精力集中到双子座星域的建设上来,外界怎么样他也只能随波逐流,能干涉的地方太少了。
经过这段时间的建设,按照前面刘海的调整,整个星系的资源都供给给了战舰制造上,如今新的驱逐舰已经出现轮廓,各种设备也完成了一部分,只有能量主炮工艺繁杂,特别是一些核心的精密零部件需要种子舰才能制造。
两个船坞都在全力生产,数万工程机器人在船坞内忙碌个不停,周边的太空冶炼厂源源不断的提供着船坞所需要的合金材料。
查看了一下情况最后,刘海感觉现在的船坞还是太小了一点,两个船坞加起来才能够同时开工两艘护卫舰一艘驱逐舰。
现在小行星带的资源采集已经扩大很多,提供的物质资源已经完全足够扩大战舰生产好几倍。
思考了一下后,刘海将船坞的规模扩大了十倍,让智能中枢调整建设计划,将冶炼厂的一部分资源供给扩大船坞,预计建成时间将在半年之后,届时能够同时开工的战舰就多了,也正好满足资源供给效率。
周边几个恒星系内也在开采建设,除了有大气层的类地行星外,其它行星都是直接掘土送入重聚变冶炼炉中,生成需要的各种元素然后再送入冶炼厂锻造成各种合金,以此来供应各个工厂生产需要的机械设备。
现在属于是运输决定了生产效率,普通的铁元素以下元素在常规生产中需要的很少,因此运输这些物质其实效率很低,十立方米的轻元素物质最后锻造成高能合金之后或许还不到半个立方,反倒是聚变产生的能源还算可观。
现在刘海的压缩能量块堆积如山,总能量达到近三亿度,现在他就在想着怎么把这些能量块运到布罗利恒星系去,那些小行星轨道炮台以及大部分防御炮台都是没有反应炉提供能源的,依靠平时吸收的恒星能量积累太慢,只能依靠预先填充能量块来保证这些武器能源充足。
“调集三十艘小型运输舰,将这些能量块集中运过去,驾驶人员就由克隆人舰员担任吧,智能中枢将他们的身份信息并入星海集团当中。”
“反物质转化装置还不够,不过双子座恒星系就算了,三体恒星系那边可以多建设一些,三颗恒星,这么充沛的恒星能量不用就太浪费了。”
“第四,第五,第六,这三个恒星系的生产体系也要以船坞制造为主,能源不缺的情况下,还是优先制造战舰来得好。”
刘海思索了一下后定下基础,四号恒星系以制造巡洋舰为主,最终要求是两年内要可以同时开工二十艘巡洋舰。
五号恒星系则以战列舰为主,两年之后要达到同步开工五艘战列舰的建造要求,其中核心零部件还是只能由种子舰制造,将五级科技工厂放置到外界,在这个时间段内还是不太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