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老头两眼笑眯眯的,还是孙女妥帖啊,比那两个浑小子强多了。
第二天一大早,于安安就去找李村长商量开设钩织课堂的事情。
明天村里的学堂就正式上课了,她要抓紧时间确定下来才行。
“村长爷爷,村里的学堂就上半天课,我想利用午后的时间开设女子钩织课堂,感兴趣的丫头小媳妇都能来学,这样她们也能多一份手艺可以讨生活,您觉得怎样?”
李村长沉思了一下:女子能有一技之长,成婚后在婆家也能有一席之地。他便点头同意了。
“安丫头啊,这钩织是何物啊?”刺绣他就听过,钩织他闻所未闻啊。
“村长爷爷,这是我发明的小玩意哦,等她们学会了,我就成立女子钩织工坊,我收购她们做的钩织品,这样她们不出家门也能靠双手赚银子。”
李村长眼前一亮,这可是大好事啊,李村长看于安安的目光更加慈祥了,他们李家庄何德何能受安丫头这么大的恩惠啊。
事情确定下来,李村长就召开村民开会。
村民得知学堂要开设钩织课堂,瞬间炸开锅。
家里有丫头小媳妇的纷纷去找李村长报名,生怕慢了就没名额了。
这年代有手艺的人都是藏着掖着的,生怕别人偷学了去。现在她们有机会学手艺,能不激动吗。
于安安这边最主要是要确定纱线的问题。
她急急忙忙找到王之玉:“玉姐姐,毛线能做出来吗?”
“看你这猴急样,毛线可以做,你想要什么颜色。”
于安安下单订了几十种颜色,每样来个几百斤。
钩织品可以拿回家做,于安安不打算建作坊,直接在棒棒糖作坊门店旁边盖个小店,收购钩织品就行了。
钩织坊门店于安安想让柳氏帮忙打理,她给柳氏两成的利润。
柳氏满口答应,现在他夫君在作坊那边做管事,她也有工作了,这日子过得太幸福了。
钩织坊门店的建设交给于老大,于安安感觉身边人手不够用啊,她要赶紧培养几个得力助手才行。
报名钩织课程的学生,于安安估计有个五六十个学生已经顶天了。没想到足足有一百五十人。
柳树村、大王村、林家庄得到消息的人,连忙赶来李家庄询问他们村的丫头能不能报名。
人太多,于安安也教不过来啊。
于安安跟四个村长老头商量一下,她先教李家庄的丫头小媳妇,等她们学会了,于安安从中选几个优秀的,再由她们教其他人。
要不然,事情太多她的小身板吃不消。
······
李家庄的学堂正式开课了,于安安选了李家庄的李二狗和大王村的王明月丫头做她的助手。
那些启蒙班三岁到七岁的小娃娃就由他们两人教。于安安教那些半大小子丫头。
这些半大小子和丫头,千字文和乘法表已经学得七七八八了。
于安安不打算教他们文绉绉的内容,她要教他们做账看账本,写文书,营销课。
每个孩子都学得很认真。
因为材料没到位,钩织课堂推迟五天再开课。
趁有时间,于安安搜罗了一大堆的钩织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