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看香菱是怎么说的:笑道:“好姑娘,别混我。”
“白骨如山忘姓氏”,说的就是香菱,
作者很擅长对比,相比之下,林黛玉就很乐意教香菱作诗,来看黛玉是怎么做的:
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
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
黛玉代表的是明朝的帝王,与薛宝钗相比,他们是很乐意教百姓读书学习文化的。
明朝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学体系。
地方上按行政区划设有府学、州学、县学,各有相应的学官和教学设施,另外下面还有社学,私塾,书院等各类从低到高级的讲学机构。
在明朝的教学内容中,除了四书五经外,是包含理学,数学,历史,天文,历法等科目的。
而到了清朝,除了大量削减教育机构数量外,还剔除了四书五经以外的科目,并且严格规定不允许私自教授规定内容之外的内容。
作者通过刘姥姥这个乡间老妪随口就能背出乘法口诀,来隐晦的告诉我们明朝百姓的数学水平,可见当时教育的普及率。
在清廷不断的努力下,成功将我们的识字率,从万历年间的百分之20降低到百分之1还要往下。
我们很多时候似乎也经历过香菱的经历,那时的电视台放着大清皇帝微服私访,惩治贪官污吏,顺便把明朝的皇帝所谓的昏庸无道贬低一下。
杂志上刊登着各种贬低历朝历代的文章,他们骂秦皇残暴,骂汉武帝穷兵黩武,骂朱元璋见识短浅,唯独到了“我大清”个个都是英明神武的好皇帝。
什么愚昧、落后的标签,都往我们身上贴,什么游牧民族给我们带来了嫁妆,还给我们带来了尚武精神,这一切其实都是在给我们洗脑。
我们也一定听过这样一种说法:中国传统文化是保守、封闭、封建的,缺乏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无法与西方先进的文化相提并论,西方文化则代表了现代、开放、进步,是人类文明的巅峰。
如果你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与薛宝钗贬低香菱是一套话术,就是隐瞒你的过去不让你知道,然后不停的贬低你,告诉你就是笨,你什么都学不会!
但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恰恰相反,作者多次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鬼话,他们总是反复说,目的不过是为了打压我们的民族自信。
然而,只要我们看透历史、再看清当下,把作者隐藏的话读懂,便能轻易辨别他们的把戏。
后面我们还会看到,作者会告诉我们,西方人与清廷合伙欺骗我们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