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先生所言,颇有道理。”
却未曾料到,曹操听完诸葛亮的话,只是眉头紧皱了片刻,旋即便悟到了什么,竟然哈哈大笑起来。
随后,他竟直接开口道:“无论王道,还是霸道,都是为了江山社稷!只要国家统一、百姓安定。莫说是齐桓公,即便是周公伊尹,又有何妨!”
诸葛亮闻言,羽扇不再摇了,只是深深看了曹操一眼,眼神幽暗了些许。
其实两人刚才言语间,另有玄机。
诸葛亮那番话里,最核心的一点其实是——解甲归田、还政天子。
其余的话语,都是根据这八个字,一步步引申出来的。
当然,暗地里肯定有讽刺曹操欺凌天子,把持朝政的意思,但这不重要。
明白了这个核心要点之后,才能理解诸葛亮后面所说的齐桓公,到底是什么意思。
众所周知,齐国的开国鼻祖,乃是姜尚,也就是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此人是周朝立国的头号功臣。
根据这一点,再联系诸葛亮说的刘备、孙权等人国险民富,不好对付。那么,就能知道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诸葛亮是劝曹操赶紧抓紧时机,还政给天子。因为这个时候,天下还有没平定的地方,比如刘备、孙权、刘表、马腾这些地方割据势力。
天子为了平定这些地方,少不得还要依靠曹操的那班人马。
届时,已经退居幕后的曹操,一来可以保障自身安全,二来可借着匡扶汉室、再造大汉的功劳,混个跟姜子牙一样的地位。
封个齐公、魏公什么的,应该不成问题。
如此,大汉王朝得以延续,曹操也完成了匡扶汉室的宏愿,能够像齐桓公一样流芳千古、名载史册。
当然了,诸葛亮这些深层意思,都隐藏在自己刚才看似迂腐不堪的话里。
但曹操何等聪明,他只是想一想,便立刻领会了诸葛亮的意思。
因此,立刻就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什么王道、霸道,流芳千古、名载史册,他都不在乎!
这些,不过是虚名而已。
那齐桓公什么下场?曹操岂能不知道?
称王称霸的时候虽然风光无限,但最后却凄凄惨惨,被活活饿死!
因此,曹操宁愿当周公、伊尹这种有实权的权臣,也不愿意急流勇退,当诸葛亮口中所谓的那种齐桓公。
而且这种事情,曹操不久前刚跟刘备详细阐述过,刘备是懂自己的。
这个诸葛亮明显不懂——或者是他也懂,但他不在乎。
只要大汉王朝能够存续,他一个曹操算什么?能让曹操名载史册,当一个千古流芳的忠臣,就不错了!
至于会不会被饿死,最后下场怎么样,诸葛亮不在乎!
可以说,刚才两人虽然表面上和和气气、笑眯眯的在说话。
可背地里却是刀光剑影,毫不留情。
这些黑话,司马懿还年轻,听了半天没听懂。
程昱则是眼皮跳了一天,后来听到曹操要当周公、伊尹之后,这才松了口气。
但他看向诸葛亮的眼神,也是愈发不善。
他看出来了,诸葛亮刚才那番言辞,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保皇派,此人打心眼里对曹操是看不起的。
因此,他几乎没有可能投奔曹操。
不是自己人,那就是敌人。
程昱当年为了筹措军粮,也干过许多遭人诟病、辣手狠厉的事情。
如今面对诸葛亮这么个敌人,一时间眼神愈发阴冷。
“好了,国家大事暂且不提。”
相比于程昱的敌视,曹操则是打了个哈哈之后,很快就调整了心情。
他看着诸葛亮,依旧是一副和颜悦色的模样:“孔明此番前来书院,也曾听过先生一节课。却不知道,对于先生所讲的天下大同,孔明是如何看待的?”
“太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
诸葛亮轻摇羽扇,先是否定了一番,随后却又点了点头。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哦?愿闻其详。”曹操明显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诸葛亮转身看了一眼墙上挂的那张世界地图,沉吟片刻之后,开口道:“先生也说了,这个世界无比广袤,各种资源遍地都是。只要善加利用开发,养活两亿人并不困难。至少咱们华夏膏腴之地,养活现在的两千万人问题不大。”
“刘备那厮,似乎对此也颇为赞同。”曹操摸了摸颌下胡须,想到了刘备。
“农学院的书,我还没看过。”
诸葛亮答道:“但我估计,应该是农学院的书籍,能在粮食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如此说来,能让天下人吃饱饭,就算是天下太平了?”曹操问道。
“当然不是。”
诸葛亮摇头:“种族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习俗不同。如果仅仅是吃饱饭,那距离天下大同还差的太远。具体怎么做,我也不清楚,但看先生风轻云淡的笃定模样,他应该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曹操问道:“孔明才智过人,能否猜到是什么办法?”
“不能。”
诸葛亮摇头:“先生目光远大,立意极高,鄙人才学有限,议论一下当世之事尚可,想像先生那样纵横历史、改天换地,是绝无可能。”
曹操对于诸葛亮的回答,也没什么意外。
“如此说来,我们还要继续听课,才能知道后续的办法。”
“你打算留在书院听课吗?”诸葛亮似乎抓到了什么重点,立刻盯着曹操。
曹操也不避讳,直接点头。
“书院的这些知识,对我非常重要。在彻底掌握这些新知识之前,我暂时不会离开书院。”
“正好,我也准备留在书院听课。想来,刘备、孙权应该也是如此。”
诸葛亮站起身来,对曹操拱手。
“我们日后,还有经常见面的机会。今日闲聊至此,先行告辞了。”
“孔明客气了,这边请。”
曹操起身,客客气气的亲自把诸葛亮送到了门外。
这一次,无论是程昱还是夏侯惇,都不敢出面阻拦了。
只是,对于曹操跟诸葛亮的此次见面,几人反应又各自不同。
首先是司马懿,他坐在门口,怀中抱着茶壶,露出一脸思索之色,显然还在回味曹操和诸葛亮的对话。
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听出了什么。
程昱则是站起身来,朝着曹操走了过去,显然准备开口劝谏。
唯独贾诩,全程面无表情,从头到尾低头抄书。
彷佛刚才发生的一切,都对他没有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