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忽然传来殿下的声音,蒲也惊得差点跳起来。
他回过神来,给公主殿下行礼,接着马不停蹄地将骑装呈上,然后极为有眼色地退出了窑室。
…………
想要打造重甲骑兵,需要战马和骑兵防护装备的共同发展。
但是过于沉重的铠甲会对骑兵和战马造成负担。
楚襄在军事课上,查阅了历代铠甲的发展历程,综合防御与轻便的考虑,她自行设计了铠甲。
由一片胸甲和背甲组成,在肩部用带扣连起来,腰中束带。
战马披的具装铠从头到尾,面积颇大,楚襄挑的也是轻甲。
马具的打造相对来说简单些,楚襄直接从系统商城里购买了牛皮革,将双层牛皮革卷起来, 用平滑的细铁钉固定,构成辔头和胸带。
打造马鞍则用上了木坊的人,马鞍骨架用的桦木,外头也裹上了皮革,同样用细铁钉镶嵌固定。
光是这两样所用的皮革,楚襄就花了不少康正德留下的家产,这还是在系统给了心动价的优惠下。
但也仅仅只够装配两千匹战马。
所以说,养兵是真的烧钱啊,尤其是骑兵,穷鬼别碰。
楚襄只心如刀割了一下,便将目光投向最重要的双马镫——铁制的提篮式样,牢固又稳当。
蒲也的技艺比她想的更好。
给骑兵配备的武器马槊,他也做的很好。
原历史上,各中原势力开始重视骑兵兵种的时候,为骑兵装备的标准格斗兵器是马戟。
马戟呈卜字形,有前伸的戟刺,和侧旁伸出带上下刃的戟枝。
但当人马都披有重铠的甲骑具装出现在战场上以后,戟刺较为淡薄,难以穿透重铠,而戟枝的力量更不易砍断日益坚精的铠甲。
更长更锐利的两刃槊显然更适用。
长身阔体的马槊穿透力远强于马戟,工艺制造上,也比马戟简单。
查验结果令楚襄很满意,但有个问题是她不得不在意的——这一套完整的装备全部打造完毕花了将近两个月。
这还是在她重新设计窑室结构、用块煤做燃料,调整鼓风口位置、设置新高炉、利用灌钢法尽力排出铁中杂质、从而避免反复锻锤的基础上,得来的效果。
然而做了这么多努力,其效率与产量依旧达不到她期待的标准。
仔细想想,后世促进生产力起飞的除了动力,还有集约化生产与工厂流水线化这个重要因素。
入城之初,她已经让明月四处募集民间工匠,将他们收拢到一起,无形中就形成了某种行业工会。
通过资金鼓励的方式,她有意引导工匠们交流、共享技术,并不断地改进创新。
又从各大户出来的奴隶中挑了一批年轻力壮的出来,塞进窑室,进行批量培训。
不要求他们全面发展,只要掌握一部分技能并反复练习,比如锻打或者组装,成为这个岗位的熟练工即可。
她尽量学习后世的流水线模式,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但这一切还在起步阶段。
将要付出的、未知的时间成本令楚襄很头疼。
头疼归头疼,当下蒲也他们做得好,嘉奖也是必须的。
楚襄给蒲也及其手底下的人重重记了一功,月底会奖赏他们翻倍的工钱。
然而光是嘉奖是不够的,恩威并施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