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测景台?
循着张老的声音,众人的目光皆落在前方的“周公测景台”上,脸上都写满了好奇之色。
但看张老的略显激动的脸色,这周公测景台,想来也是颇有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即便不是,光是听着“周公测景台”的名字,也整体透露着文化底蕴,想来,在历史上可称作“周公”的人,只有周文王姬昌,被后世尊为“元圣”的儒学先驱。
周公摄政七年,完善各种社会规章制度,对华夏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更为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奠定基础。
黄小厨看着张老,微微蹙眉,郑重的问道,“张老,这周公测景台是有什么典故吗?”
“这周公测景台又名八尺表,是周文王时期立八尺圭影测量日影、验证时令、计年的仪器。”
“这座周公测景台,由青石制成,石柱为表,台座为圭,也是我华夏史上最早装置的圭表观测台。”
黄小厨听着张老的话语就知道这座周公测景台的意义非凡,思考半响,他说道,
“我华夏从古至今也都秉承农耕社会的传统,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经验中,也注意到节令的变化,对于耕种有着极大的影响。”
“播种和收成也依靠节令而来,播种时节相差几天,收成大不相同,为了准确的测量四季的变化,也就产生日晷等计算时间、节令的方法。”
“张老,我想眼前的周公测景台也是这么出现的吧?”
说道最后,黄小厨反问张老。
张老点头,“是的,周公测景台的确在这些背景下的所设计出来的。”
何老师听着两位老师话,也不禁的感叹道,
“说到这里,我真的佩服古人,在周朝甚至更久远的时期就已经设计出了我们自己一套计算节令的历法,而且非常的准确,沿用至今。”
“真的,古人是真的厉害,智慧根本不比我们低,而且历法非常的准确,就像秋天即将来临的时候,见到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来了。”
“这种准确度,即便是我们现在利用科技预测天气,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还有闻名全国的张衡地震仪,那是东汉时期的产物啊,距今多少年了啊?!...完全想象不到的。”
在场的所有人听着三位老师的话语,对于周公测景台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华夏古人的大智慧也不禁的感叹,实在太令人震撼了。
即便是蘑菇屋直播间的网友们也是如此,对于三位老师的解释,露出震撼之色。
“真的,我们古人真的太有智慧了!我们现在生活的年代,物质没有那么的匮乏,根本不知道古人所发明的这些东西,对于农耕有着多大的影响!!”
“是的!四季、二十四节气,这些对于农夫来说,也是必须要了解的常识,而且深刻的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就像是与生俱来一样。”
“还别说,真的是如此!!我们爷爷奶奶,他们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对于节气这些非常的熟悉,而且...比我们更加的敏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