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内阁?”
“为什么要有内阁?”
“朕不是希望,不要像现在这样。只是几日不上朝,朝堂上就乱成了一团。”
“李相,你意下如何?”
“哦……”李玉看看周围的朝臣,狠狠咬了咬牙。
“陛下圣明!”
文武百官:?????
李相啊,你好歹也是三公之一,不能有点儿节操吗?
大王的旨意还没下呢,你马屁就先拍上了。
万一大王是要咱们这些人致仕呢?
难道,是你早在暗地里,已经知道什么了。
否则大王,怎么会修理韩相呢?
“去,把名册给他们看看……以后这朝中之事,皆由内阁处理。内阁处理不了的,再来报给朕。免得下次朕出去,朝堂又乱成了一团。”
很快,郭公公就把一沓册子发了下来。
内阁首辅:韩忠。
次辅:李玉,杜唯民(户部尚书),张怀玉(兵部尚书)……
看到上面的名字,大臣人都傻了。
敢情陛下这不是要责罚,而是要放权啊。
“陛下,您这是……老臣愚钝,实在担不起这么大的责啊?”
韩忠看着自己的名字,心里一直在打突。
不行,绝对不行!
这内阁首辅听起来威风,可这个中凶险,只要自己才知道。
大王亲政五年,卫国蒸蒸日上。
但他可没有大王那两下子,这不是让他徒遭骂名吗?
“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
韩忠:“……”
“好了,朕知道朝中缺人,巧妇无米之炊。因此,朕给你想了一个办法。这也是朕今天要说的第三件事:恩科取仕!”
“当今天下七分,然诸国或纷争不休,或愚昧不前,或奸党横行。以我朝最为鼎盛。”
“天下名仕郁不得志,国内百姓涂炭生灵。朕有感名仕难寻,特令:”
“广招天下名仕,为我所为!”
秦川心里清楚。
这个时代,朝政还把持在贵族世家的手中。
不少有识之士,胸怀满腹经纶,却始终不得重用。
他虽然做了很多努力。
比如:开办国学,少学,演武学堂等。
但要在一夕之间就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那是万万不可能的。稍有不慎,就能让眼前的大好局面前功尽弃。
要想改变这个局面,他需要人才。
大量的人才!
仅凭卫国一地,根本没有这么多可用之才。
只要把更多的人才网罗到卫国,他才能甩开膀子,好好和玄天宗大干一场。
“陛下,不知这天下取仕,以何为证?”
“是啊陛下,各国情况并不相同。他国之策,未必适应我大卫啊。”
“我大卫国策,历来皆是他国榜样。取他国之仕,是否有些本末倒置啊?”
有了前期的恐吓,秦川的政策没人敢说不行。
再者,朝堂官员空缺严重。
仅凭卫国一地的名仕,未必能够胜任。
所以提出来的意见,也相对公允。
见大臣们都很上路,秦川满意的笑了。
“此次举仕,当文武并举,以实用为先,不计虚名。六部速整理各科考卷,交与内阁审核。再令所有士子统一大考,择优录取。”
“吾皇圣明!”
韩忠心头一动,忙跨前一步道:“陛下,此乃我大卫首次,还请陛下赐名。”
“既然此次大举分属各科,那便取名:科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