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冲志也不想有同伴,以他和黑星的配合,真没有什么难度,所以别人看似危险,对他却感到平常,他缺少的是经验。
赵延平和杨辉、徐世杰三人苦劝了几次未果,只好放弃了。
而且张冲志表现出来强于常人的能力,让他们也安下一些心,最后约定在难言岛见面。
“白龙2号”卸下货物,交换了一些队员,就起程向难言岛第四站出发,在那里它会呆一段时间,运送物资建设第四站。
张冲志也随着科考队运送物资的队伍向着南极大陆内陆而去。
南极洲内陆全部被冰雪覆盖,已有几亿年保持这种状态,冰层平均厚度达到2300多米。
抬眼望去一片冰雪世界,气候寒冷风雪交加。
可是这还不是最恶劣的,最危险是因它的冰层由于厚度大,每年都要向外扩张,引起整个冰盖向着大陆边缘移动,所以不时会有冰层断裂。
突然迸裂出一条大冰缝,长达几十上百公里,人如果不注意掉落进去,就如落入万丈冰川。
还有可能原来的冰裂缝由于时间久远,被冰雪遮盖住,人或机械不注意到了上面,就会发生突然塌陷,来一个尸骨无迹,成为万年冰川的一部分。
整个车队有三辆大型雪地车,后面都拉着一个大雪橇,上面有着满满的物资。
在南极放眼全是雪原,也没有路标,全凭直觉和经验,这时候任何定位工具都比不上一位有经验的科考队员。
当然张冲志除外,他有着黑星,GPS、北极星都会实时提供准确的地理位置,还可以早早做出预警。
还有一个方法,是南极的风向基本常年一致,地面上被风刮出来的痕迹可以作为路标,用来判断前进的方向,这种痕迹被称为“雪面波纹”。
如果用罗盘掌握了方向,就可以迅速知道要与雪面波纹成多度的角度前进,因此即便是能见度很差的时候,只要看着地面也可以顺利前进。
现在由于科技的发展,一般条件下都可以用GPS和北极星定位,对于原来必须掌握的技能,变成了基本常识。
张冲志坐在第一辆雪地车上,听着老科考队员老夏讲着各种常识和故事,长了许多见识,这里面许多是书本上没有的东西。
其实老夏并不老,只有四十多岁。
雪地车行的不快,每小时十几公里,有时还得人工探路,所以每天最多走150公里,好在这全是极昼,太阳总是挂在天上。
但是气候多变,不知何时就会起风,一起风就会夹着雪花,严重影响视线,有时不得不下车人工引导车辆。
由于虚心求教,张冲志很快就会驾驶雪地车,而且技术增长很快,因为老夏觉得当张冲志驾驶时,车子稳定了许多,基本就没有什么凹凸地形碾压上。
几个小时后,就完全放心让张冲志驾驶,他坐在旁边指导。
车子走了十五个小时,基本已走了一百八十公里,后面两辆车的驾驶员一直表扬老夏今天发挥出色,一路上基本没走什么崎岖路和断头路(碰到横沟只好绕行的路)。这让老杨很是高兴,对张冲志更加信任。
其实都是黑星的功劳!
每日稳定更新4000+,求支持、收藏、推荐!!另外十分感谢编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