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螺子山回来差不多酉时二刻,卢林和姜星冉送了凤儿、皓儿回竹楼,准备回去吃饭,三叔却是留下他们二人吃饭。
吃饭时候凤儿和皓儿叽叽喳喳说着去螺子山的事,也说后天卢林答应带他们去烤鱼烤肉吃的事情,三婶听了没有多说什么。
等到吃过饭喝着茶,三叔随意开口说道:“阿林、星冉,你们去了南源村了?”
卢林闻言顿时心中一惊,三叔这就知道了,和姜星冉对望了一眼,老老实实说道:“三叔,回来那天在你带我路过的郭家店小酒肆吃午饭,问及那彭老板,得知有个南源村,我就和星冉过去看了看,然后……然后,我们去了道生叔家,离开时我和星冉……和星冉说……就当……就当没来过,所以……回来就没有说这事。”
说到后面卢林着实有些磕磕巴巴了,他以为和姜星冉不提就当没这回事了,没想到,这才过去三日不到三叔就知晓了,心中惊讶不已。
三叔喝了口茶,说道:“你去了汀州,也去查过了吧,这才走那条道回来的吧。”
卢林闻言额头微微出汗,连忙说道:“三叔英明,小子在汀州太守府查过爷爷的事情看见的,徒弟冷风儿跟着张若风、凝香从对门肖叔那里打听过,两处墓地修葺过了,各种时节都会去祭祀。”
三叔笑了笑说道:“你既然知道了,做这些也是应该的,若是你不去探寻这些也不是你了,你今年二十一了,也经历了不少事情,有你自己的想法了;以后你们也都该担起事来,过些日子再和你们说这些。”
卢林听了没敢再说什么。
三叔接着说道:“你那徒弟三人倒是还不错,你这次去了,教得如何了?”
卢林讲述了一下在汀州两日的情况,他指点了一下冷风儿心法和南拳,传授了【明玉十八手】前面十二式;姜星冉传了半套姜氏剑法和六式【南源剑法】。
三叔说道:“得空我去汀州看看,关于南源村的事情,你们也不要去多想什么,道生是我同父异母的弟弟,当年我打算行走江湖,我父亲并不赞成,我也就没有光明正大回去过,只是偶尔悄悄回去看望过他们几次,也不想因为江湖上的事情牵扯到他们。
知晓此事的人也没几个,就你大姑姑、二师伯、五姑姑他们几个知晓。道生能够平安在村里生活,衣食无忧,也是不错,后人若是有出众的,再做安排。当年我带你来庐陵城,也是想去看看他们,刚好大掌柜要开铺子,然后就此留在这里。”
卢林听得三叔如此说了,也是明白,他不告诉冷风儿自己的情况,也是这般想法,赶紧说道:“三叔,小子知道了。”
这时三婶要带着凤儿、皓儿去洗澡歇息了,顺带就把姜星冉也喊去了。
待得姜星冉跟着三婶走了,三叔说道:“阿林,你这说要成亲,说得突然了一些,可是星冉有什么想法么?你大姑姑信中也提了一下,你三婶也说星冉有些着急想要孩子,是个什么情况了?”
卢林听得三叔问起这些,顿时有些脸红,期期艾艾的说了起来,对于姜星冉想要孩子的想法,他不是很明白,但是说起来了,就想到在神都见到姜星冉时,说及腰带的事情,以及姜星冉外公家的情况,当初他答应姜星冉,若是生了两个孩子,第二个孩子随她外公姓的事情,还有在姜家过年,姜星冉母亲准备的新衣之事,也都一股脑的都说了。
三叔说道:“原来还有这缘故,阿林,你既然如是作想,也是不迂腐了,这事答应了也没什么不妥,只是这生孩子的事情随缘吧,莫要强求,如今星冉突破七脉还差些机缘,今年星冉突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后面修炼慢一些无妨。”
卢林说道:“多谢三叔,小子明白。”
此时卢林也有些恍然明白了,姜星冉到龙城见到翠莲,就和翠莲单独说了半天话,见到黄云英也单独说了半天,来了临江坊,又和戴水芸、晓梅去说了半天,多半都是为了生孩子之事了。
在临江坊成亲,卢林没有告诉多少人,至于回姜家再筵请宾客的事情,三叔或得等到姜伯涛夫妇来了之后再说了,这次会来那些人,风大师、莫大匠是刚好赶得上,还有哪些人会来,三叔也不清楚,但是朱叔、彭厨子、杨叔、罗姑、蔡姑、周姑、王叔、许叔他们八人会过来。
庐陵城这边,卢林明日去看望婴宁,会请一下,姜星冉要去青原山,那眉庵大师也要请一下,西原书院的夫子也是要请一下的,太守那边估计大掌柜会去请了,其余也就林戴里相熟的了,再就是阁皂山葛大师是要请的。
三叔还说了裴易继任掌门的日子,龙掌门定在了冬至这天,卢林想着自己在临江坊呆到大雪时节差不多就要离开了。
差不多酉时的时候,姜星冉过来了,卢林就告别三叔回去了。
路上,姜星冉说道:“小林子,三叔这么快就知道我们去过南源村了,应该是对道生叔他们那里安排了人吧。”
卢林想了想说道:“三叔若是安排了人,怕是我们回来当夜就知道了,应该不是安排人,多半是交代过道生叔一些事情了,遇见了我们找去了后再传消息出来的。”
姜星冉说道:“嗯,也对,应该是这样了。”
卢林说道:“三叔既然说开了,我们就当没去过就是。”
姜星冉“嗯”了一声也就不再提及这事了。
夜里,卢林和姜星冉说及了这些事情,再问及姜星冉找翠莲、黄云英、戴水芸、晓梅是不是为了生娃的事情,姜星冉扭扭捏捏的都承认了;卢林也不好说什么,只说三叔也说了,这生娃随缘了。
.
八月十八一早,卢林告诉玉宁放了课回去一趟,他会晚饭左右去拜访曾副总兵,然后吃过早饭就选了一些礼物,和姜星冉骑马径直先去了青原山。
从天狱山到青原山不过二十四五里路,消不得半个时辰就到了;卢林带着姜星冉没有先去净居寺,先是去了青原书院那边,也没有进书院,坐骑寄放到农家,然后从青原书院旁边登山去了。
此时节的人不多,景致别样不同,山间的小道蜿蜒曲折,山林间的树叶从金黄到火红,各种色彩斑斓的秋叶在山间铺开,秋风拂过,树叶轻轻飘落,阳光照射下,这些秋叶显得格外绚烂,一路上空气清新宜人。
到得山顶,往下看去,红墙黄瓦的净居寺和青砖黛瓦的青原书院,一览无余,都掩映在这大片的黄绿树林之中,用千里镜看去,隐约能够看见在习武练拳的武僧和端坐上课的学子。
净居寺寺前有溪,由寺东南深壑中来,至寺前汇于翠屏之下,翠屏为水所蚀,山骨嶙峋,层叠耸出,老树悬缀其上,下映清流,景色万状;寺左循流而上,山夹甚峻,而坞曲甚长,曲折而入十里,抵山岭深处。
卢林带着姜星冉从另一端东南方向下山,这条路他以前没走过,下来后往净居寺方向去,只见水石清异,涧壑潆回,沿途有许多田坞,还有僧人耕种;卢林有些讶异,他没来过此处,也不知这里的情况,于是上前打听询问了一番。
原来净居寺曾经和青原书院混做一处,而且书院更盛,净居寺式微;还是眉庵大师的太师祖,本寂大师,说此处是七祖旧刹,而沦于书院,极为不妥,禅刹与书院必不两立,以立禅恢复,要尽迁诸书院于山外,待得书院外迁之后,始得坞中之田,都由净居寺寺中寻常僧人来耕种,伺候寺田遂复如初;寻常人只知有净居寺,不知寺后有此田坞也。
卢林和姜星冉谢过僧人后,顺着溪流峡谷南转,循流攀涧,宛转其间,约莫有二里余路,只见石山当户,清涧抱壑,净居寺西向而峙。
这个方向过来,卢林也是头一回,一路都很幽静,到了净居寺,自然是要拜会眉庵大师,卢林拿出带着的檀香送给眉庵大师,坐了约莫一刻钟左右,眉庵大师听得卢林成亲之事,恭贺了卢林和姜星冉一番,说九月初八定会过来,姜星冉是第一次来净居寺,眉庵大师还带着二人去了寺后七祖塔,随后二人告辞离去。
离开净居寺之后,卢林和姜星冉去了农家取马,然后直奔张家渡去了,从张家渡乘船去了永和,到得永和东昌已将近午时了,卢林寻了家吃过的酒肆,点了几个菜吃饭,来这里主要是想吃永和豆腐;永和豆腐细腻、淳厚、爽滑,和天宁豆腐相比是另一种风味,姜星冉吃了也觉得很不错。
吃过午饭,卢林带着姜星冉在永和转了转,说及临江坊未建成之时,他和郭文、郭武每逢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都会在天狱山淬火,再送到这边来发送出去,如今的永和渡是不如临江渡了。
转了一圈,见得舒家窑兴旺了起来,占了有四成的出货了,这还是寻常瓷器,大宗的都在临江渡那边发送,李家窑还有三成左右的出货了,颓势已经很明显了;卢林再说及他跟着三叔第一次出去时,郭文、郭武兄弟两人都未曾习武之前,那年冬至来永和发送货物,与李鹤林起了争执,两兄弟都没打过,还吃了亏之事……
当初姜星冉听得卢林这些往事还曾在卢林擂台比试受伤后提及过,如今再到这几处事发之地提及,时过经年别是一种感受了。
离开永和之时差不多未时了,卢林和姜星冉往庐陵城去了,过渡登神冈山顶北望庐陵城一番,此处是安、永小江汇入赣水之处,在山顶用千里镜能够看见白鹭洲,白鹭洲头自南关之西,尾径东关,横亘与江中,首伏而尾高。
两人下得山后,沿江岸一路向北而去,虽是秋日了,但是卢林此刻和姜星冉纵马一路疾驰往庐陵城,心情大好,却是有那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受,不对,此刻卢林觉得秋日比春日更好,秋风得意马蹄疾。
疾驰了约莫十五里,到得青原台,寄放了坐骑,卢林带着姜星冉踏着浮桥去往白鹭洲,说起来,卢林自己也未曾进过白鹭洲书院,幼时和郭文、郭武兄弟嬉水,都是在沙州一带,后来常常来白鹭洲找王文英,他也没有进去过,都是晓梅进去的。
白鹭洲书院在白鹭洲的高处,进去后有三坊,一曰名臣,二曰忠节,三曰理学;坊内两旁排列着数百号馆,是为诸学子修习课业所在,各县与庐陵郡学优异的莘莘学子,都汇集于此。各楼都有楹联,颇显文风,其内由桥门而进,正堂是正学堂,中楼是明德堂;后有三层阁楼,阁楼回环,飞檐翘角耸立,下列诸贤神位,中曰“天开紫气”,上曰“云章”;此阁楼名云章阁。
白鹭洲长三余里,宽一里有余,为一梭形江心绿洲,由江水挟带泥沙沉积而成,因形似白鹭,洲上茂林修竹绿荫如盖,成为百鸟栖息之所,故名之。洲心地势比江岸高,站在岸上望之,总觉得白鹭洲远比江岸低,然而每遇洪水,江岸水淹,而洲心不没,故有“水涨白鹭浮”之说。
白鹭洲书院闻名天下是当年文丞相高中状元,同登进士金榜有数十人,震动朝野,得赐御书【白鹭洲书院】匾额,悬挂书院大门。从此,书院名声大振,与白鹿洞、豫章、鹅湖同为江右四大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