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真的忘记当初你在达摩洞发现洗髓心经,并且老衲亲自辅助你修炼此功法的事情了?”
宋青书怔愣了一下,猛地回想起那日,缘何自己感觉大脑空荡荡的原因。
他似乎失去了一部分珍贵的记忆,还有那,存在扫地老僧记忆中的洗髓心经。
那么他失去一部分灵魂的事情也是真实,通过那道白色洞口,到底通往哪呢?
如此一来,他为主体,还是那部分魂体是分身,或者两者颠倒?
当真是庄周晓梦迷蝴蝶,让人捉摸不清。
无论如何,追究这些事情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宋青书将心底疑惑压了下去。
世界上再没有比穿越这件事更神异的,他作为一个穿越客,再奇怪的事情也不会让他感到惊讶。
宋青书回过神来,摆摆手道:“无论有没有此事,我都不想过问,高僧,我们还是来谈谈你们少林寺侵占田亩的事情吧。”
此话一出,御书房内,传来两声“阿弥陀佛。”
……
……
……
时当南宋理宗年间,地处江南嘉兴。
自古吴越之地,侬语柔媚,越女清秀,乃是鱼米富庶之乡。
节近中秋,满月如盘,时人正欢聚佳节。
元宵灯会以及夜市灯火如潮,游人如织,一度康平盛世之气象。
然而鲜花着锦之下,贫无立锥者不在少数。
嘉兴郊外,牛家村,一栋茅草屋内。
荆钗布裙的妇人躺在茅草席上喘着粗气,大口出气,小口进气,肺管似插了根针,不住干咳着。
席边,一幼一少守在床边。
那稚童拉着妇人之手,不住摇晃,滴着热泪,不住问:
“妈,妈,你怎么了,你生病了吗?”
那少年身材笔挺,双目如电,一身破旧布衣掩饰不住轩昂气度,见稚童伤心不止,却是默不作声。
“青书哥,你能救救我妈吗,你要救了我妈,以后我就再不调皮啦,都听你的话。”
稚童转过头来拉着少年的手,身子清瘦,衣衫破旧,抹着眼泪的模样,让人生怜。
少年喟叹道:“你母亲乃是气喘,此病难医,我也没有什么办法。”
稚童闻言,神情满是失落。
几日前,他母子上山挖野菜,发现这个人昏厥过去,母亲心善带回家照顾,如今已是大好了。
原是看在这人谈吐不凡,气度非常,想必是有见识的本事人,不料也是个光吃不干活的闲人懒汉。
想到平日母亲对这人颇为礼遇,心中便有些吃味,如今更是流着泪控诉道:
“你吃我家,喝我家,却不救我妈,你是个大坏蛋!”
席上妇女喘着气,咬着牙说道:“过儿,不许无礼。”
接着,又看向眼前的少年,忍着疼痛说道:“宋兄弟,我的病难治,也没有多少日子了,临走前,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过儿,你……”
少年面有愧色,正色道:“嫂嫂放心,我受杨家恩惠,此恩不敢相忘,我会照顾好杨过,将他教养成人。”
稚童闻言,反过来拉着妇人的手,说道:“妈,我不要跟着外人,你快好起来,过儿一定乖乖的不捣蛋,听你的话。”
妇人抚摸着稚童的脑袋,目光不舍,叮嘱道:“过儿好好跟着你宋大哥学本领,记住,要做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千万……不能学坏了。”
话说完,妇人再无半点力气,躺在席上有气出没气进了。
半夜子时,妇人撒手而去。
岂不料阖家团圆佳节,却是亲人相隔阴阳之日,其间悲苦少有人可以感同身受。
在村中老人的帮助下,少年将妇人葬在后山下。
因家贫拮据,丧事只得简办,一抔黄土和一块木牌草草了事。
堂堂北丐高徒,年轻时也是个极为温娴侠义的美人,死后却只一片草席勉强裹身,连薄棺材都没有一副。
正值中秋佳节,来到理宗年间的宋青书,只感身世浮萍,世事无常,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