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驾马前行,待出了附郭范围后,见到了大片成熟的冬小麦,地中收麦之人,男女老少皆有,他们这支官老爷队伍,只是吸引了一下他们的眼球,随后又继续忙碌,趁着早间的凉爽,多干些活。
大皇子与二皇子,哪去见庄稼收获之景,瞧得甚是有趣。
萧吉看着麦穗,好奇道:“农民是如何将麦粒从那上面取下来的?”
坐在江柏身旁的萧姝,满眼好奇得望向他。
江柏没好气道:“你个小吃货,就知道吃,连面粉怎么来的都不知道!”
萧姝娇声道:“好哥哥与姝儿讲讲呗!”
江柏看向贾策:“贾哥,你可知道脱麦粒的流程?”
贾策道:“见过,但没干过!”
“那就麻烦贾哥与他们讲讲!”
贾策望着地里的农民,讲道:“首先,要准备麦场,就是将一块一亩大小的地给硬化,磨光。”
随后,贾策又与他们讲石磙,磱石,分别是干嘛用的。
讲完收麦子需要的工具后,贾策又与他们讲流程,特别提到:“别的事,可以趁着天气凉爽时干,碾压却躲不了,必须在正午或午后干,这时,麦穗被晒干了,麦粒最容易脱落!”
……
贾策讲完之后,江柏补充道:“家中有耕牛的,有驴的,才能用石磙,没牲口,只能用连枷!”
萧吉今日开了眼界,他又问:“连枷又是什么?”
农具讲起来,没完没了,江柏便道:“待我们进了村子,你自己去瞧!”
一行人行了一个多时辰,太阳已经升到了他们的头顶,终于到了江柏的封田。
先帝修建了与水池之故,江柏封地里种的小麦,没有灌溉之忧,收成不错,地里割麦的农民,满脸笑容。
琪琪已经出了车厢,与江柏并坐,筠儿与姝儿入内躲太阳去了。
琪琪对江柏道:“公子,这些都是你的封田!”
贾策扫视着这一大片麦田,笑道:“公爷,你的地,今年大丰收了啊!”
江柏在前世,见过亩产一千两百斤的水稻,小麦产量少点,可长好了,也有一千斤左右,而他眼前这片地,一亩麦子,就三百多斤的产量,他不满意道:“一亩地,就收三石不到的麦子,也叫丰收?”
琪琪忍不住出声道:“公子,老爷官职给的地,一亩地只能收两石麦子,这是丰收了!”
江柏叹息一口,说道:“你这傻妮子,公子不是责怪你没将家中产业打理好,你别多想!”
江柏见琪琪不讲话,又补充道:“公子知道,能收三石麦子,在那些农民眼中,就是丰收了,可在公子眼中,一亩地只收三石麦子,太少了!”
萧吉听闻此话,惊奇道:“公爷,你有法子,能增加麦子产量?”
不等江柏开口,麦地里传来呼声:“公爷可是要去陈家村,小的为公爷带路?”
江柏寻声望去,见一个汉子,从麦地中向他们奔来。
琪琪为江柏解释道:“那汉子是陈家村村正陈三七的大儿子,叫陈重四,陈家村就在我们前面不远。”
琪琪解释完,瞧了瞧江柏的光头,他这特殊标志,梁京附近百姓见了,都能猜到他的身份。
江柏听了琪琪的解释,想起了某本书中,提及不认字的百姓,给家中孩儿取名的法子,将父母二人的年龄相加,用做孩子的名。
村正陈三七,说明他的父母年龄相加三十七时,生下了他,陈重四,重四!重四!陈三七与他媳妇儿,年龄相加四十四时,生下了该汉子。
江柏望着汉子,说道:“不用急,我们等你!”
陈重四上了路面后,施礼道:“草民陈重四,参见公爷,参见诸位大人!”
江柏道:“太阳这么大,咱们先行去陈家村!琪琪妹子,你进车厢去,陈重四,你上车来,坐我旁边!”
陈重四虽为平头百姓,倒不怕他们这帮大官,说道:“公爷驾车,我跟在车旁就好。”
江柏又道:“你不就担心身上脏,弄脏了车舆,你放心,我不会怪你,你不上车,我就要怪你了!”
“草民陈重四,多谢公爷抬爱!”陈重四说罢,跳上了车。
陈重四上车之后,队伍继续前行。
平民陈重四主动问道:“公爷这是来查看地里的收成?”
陈重四如此主动,周围之人对其是刮目相看。
江柏不答反问:“今年一亩地,能收多少麦子?”
陈重四笑容满满:“今年年景好,一亩地能收三石粮食,去了佃租与赋税,足够今年吃了,还能攒下一些!”
江柏又问:“地里的麦子,收回去多少了?”
“收了快一半了!”
……
两人一问一答,朝着陈家村前进,江柏的问题,多是问给两位皇子听的,比如,村中有多少人,当中壮年劳动力又是多少,耕牛有几头之类的,目的是让两位皇子了解民间疾苦。
……
少时,一行人靠近了陈家村,隔着老远,就瞧见了村边的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