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孝成王得知燕国发大军要讨伐赵国后愤怒至极,赵国虽然在长平被秦军打败,但赵国的实力依然是其他诸侯所无法比拟的,而赵国上下得知此事后更是义愤填膺,认为燕国这就是在趁火打劫,因此赵国上下人人请命对抗燕军。
赵孝成王派大将廉颇带数万兵力去鄗地对抗栗腹,派大将乐乘率领数万赵军到代地对抗卿秦。
廉颇得到赵孝成王的命令后,立即带兵前往鄗地迎战燕军。廉颇明白燕国之所以现在敢出兵入侵赵国,就是认定赵国在长平之战中大败,实力大减而无力抵抗燕国,想借此机会趁火打劫,有了这个想法的燕军一定会骄横轻敌,敌军骄横就会缺少谋略,轻敌就会缺少纪律。有了这些缺点的敌军,即使数倍于赵军,只要略施小计一定会大败燕军。
廉颇带兵驻守在鄗地,时刻准备着燕军的到来,等到燕国大军到达鄗地后,廉颇根本没有给燕军休整喘息的机会,连夜对燕军发起进攻。此时的赵军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身经百战之士,再加上各个都有国仇家恨,因此人人都同仇敌忾奋勇当先,在廉颇的率领下直接对燕军发起猛烈的进攻。而燕军上下在长途跋涉后,已经筋疲力尽,在得知赵军的人数后更是放松了警惕,即使夜晚休息也没有设置多少警哨,才使得赵军顺利大破燕军军营,使得燕军大败,其主帅栗腹也死于乱军之中。
廉颇在鄗地大败燕军后,并没有停息,而是趁着赵军士气正盛对代地的燕军发起进攻。代地由赵将乐乘率领的赵军对抗燕将卿秦率领的燕军,两军交战后僵持不下,随着廉颇的加入,代地的燕军也被赵军打的溃败而逃,史称“鄗代之战”。
近五十万燕军,在鄗代两地被赵军消灭殆尽。廉颇知道这几乎是燕国的全部兵力,如此一来燕国的国内一定空虚,因此廉颇将两路赵军合为一处,直接对燕国发起了反击。
廉颇带兵进攻燕国,正如廉颇所料燕国根本没有多少防御力量来阻挡赵军,因此廉颇带兵直接进攻到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市一带),并围困了蓟城。
鄗代之战燕军大败,燕王喜本想趁火打劫捞点赵国的好处,却不曾想到被赵军围困了自己的老窝,此时的燕王喜赶紧派大臣将渠去向赵孝成王割地求和。
赵国虽然大败燕军,但赵国的实力也像燕国所预料的一样,已经十分萧条凋零了,但这也是想对于秦、齐、楚这样的诸侯国而言,并不是燕国所能对抗的,虽然打败了燕国,但也没有实力去吞并燕国,赵孝成王也担心其他诸侯会趁机对赵国用兵,因此赵孝成王在得到燕王喜的割地求和后,并没有继续去计较燕国的所作所为,答应了燕国的求和后,下令退兵回国。
廉颇在这一战中,能够敏锐的分析出燕军的弱点,并抓住了时机对燕军发起进攻,成功大败燕军,成为了这一战的首位功臣,赵孝成王也因此封廉颇为信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