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春秋纵战国

(七十四)湛阪之战

公元前558年,晋悼公去世,其子继位,即晋平公。

公元前557年,刚刚继位的晋平公,在温地召开了诸侯会盟。

许灵公在这次会盟上,向晋国请求,将许国迁回原来的封地,各诸侯商议后同意了许灵公的请求,但许国的各大夫却反对。

公元前576年,许国被楚国以保护的名义忽悠下离开故土(今河南许昌市),举国迁徙到叶地(今河南叶县),而迁到叶地的许国并没有过上安稳祥和的生活,虽然没有了郑国的征讨,但却受着楚国大夫的压榨。许灵公作为一国之君,却和楚国大夫一个等级,同时还要面对楚国大夫的羞辱和欺诈,这让许灵公身心疲惫。而许国的各大夫,因为爵位小,自然没有这种心理的落差感,他们只求平安就好,更何况这些大夫手握着大量的土地,这犹如他们的命根一般,迁国容易,而土地呢?又不能装在马车上拉回去,许国各大夫极力反对许国迁徙。

作为诸侯霸主的晋国,自然不想失去许灵公的这次主动请求,毕竟许国作为楚国的附属国已经很久了,虽然许国弱小卑微,但依然是一方诸侯,在诸侯联盟中也是有投票选择权的。因此晋国率领诸侯进攻许国,以此除掉那些反对许国迁徙的许国大夫。

许国作为楚国的附属国,而向晋国求助迁国,这本身就让楚国十分的恼火。至于诸侯进攻许国,楚国可以不管不顾,但许国想迁徙回故土,还让晋国主持,这是楚国所不能接受的。

晋国上下也知道楚国不会善罢甘休,必然会插手许国的迁徙,便派晋大夫荀偃和大夫栾黡主动出击进攻楚国,以报扬梁之战的名义出兵进攻楚国。

继位仅三年的楚康王自然不愿看着自己的父祖辈们,创造的楚国霸权从自己的手中失去,便派楚公子格带兵打着救援的名义干涉诸侯对许国的进攻。

叶地的许国已经成为了楚国边境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许国投靠了晋国,或者迁离对楚国来说都是致命打击。因此楚国也要极力的挽回许国,无论是战略政治层面还是战略地理层面上。

晋、楚两军相遇在湛阪(今河南平顶山一带),结果楚军大败而逃,晋军趁胜追击一直到方城山下(今河南南阳黄石山),这里已经到了楚国境内。

湛阪之战,虽然过程没有过多的记录,但其意义却十分的重大,这一战不仅让晋军攻入了楚国境内,还成了春秋后晋、楚两国的最后一次正面对战,湛阪之战后的楚国再也无力北上和晋国的争霸。

而这一切的结果都因为一个人的作用,这个人便是申公巫臣。申公巫臣原本是楚国大夫,因为夏姬而逃亡到了晋国。

公元前584年,楚令尹子重等人因私仇而报复申公巫臣,屠杀了申公巫臣在楚国的族人。而这样的报复也激起了申公巫臣的怒火,申公巫臣决定报复楚国,因为其曾是楚国大夫,知道楚国战略阵地上的弱点,便向晋景公请求出使吴国。

那时北方的各诸侯对吴国的认识是相当模糊的,认为吴国只是南蛮之地的一方小诸侯,但申公巫臣却十分明白吴国的情况,以及吴国的潜力。晋景公最后同意了申公巫臣的请求,毕竟在申公巫臣的说辞中,吴国将是晋国克制力压楚国最佳盟友。

申公巫臣代表晋国出使吴国,带去的不仅仅是晋景公为晋、吴两国建交册书和礼物,更重要的是带去了当时晋国最先进的车战和弓箭,这让常年遭受楚国欺压的吴国看到了希望,也增加了信心。

楚国自楚武王开始,便不停的吞并周边各小诸侯,随着楚国领地的扩大,吴国自然而然的成了楚国的邻居,对于吴国来说有楚国这样的邻居,自然避免不了遭受其欺辱。

申公巫臣的到来,让吴国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反抗的希望,而战车和弓箭的运用,让吴国的反抗有了底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明:贩剑皇子,怒娶疯批公主
大明:贩剑皇子,怒娶疯批公主
每天品品茗,逗逗婢女,好不快哉。但这天,养鸡场里来了三个不速之客。一左一右两人身形壮硕,一看就是练家子的,中间为首那人更是了不得,虽然身形佝偻,但一副上位者的气质浑然天成。那双虎目更是不怒自威。原本只是以为普通的偷鸡贼,但谁知道他们的离谱得吓人……
狼夜叉
隋唐:从养马开始
隋唐:从养马开始
4月14日补充简介:属下:开哥儿,咱们真的要争天下吗?陈开:那是自然!属下:咱们虽有清水陈园、马场和邬堡,可眼下李渊父子势头很猛啊!陈开:莫慌!甄翟儿和高德儒战败的西河郡,咱们不是吸纳了二人的残部,建了第二座陈园。属下:可李渊父子都要打到长安啦!陈开:别怕!接着还会有薛举、李密、王世充、窦建德、刘武周等人的旧部,咱们还可以建更多陈园,就让李氏父子在前面打,咱们在后方坐收渔网之利,窃个天下,不过分吧
诸司马甲
血战之大明风云
血战之大明风云
明末刀光剑影,江山山雨欲来风满楼,天下谁是英雄。锦衣侠侣,为国为民。
水龙散人
三国之水浒点将
三国之水浒点将
在三国世界召唤水浒群雄,与曹、刘、孙决一死战!什么世族豪强,什么边郡武人;什么关东关西,什么今文古文……乃公一概不懂,乃公只想——干翻这个操蛋的世界!屠尽天下百万兵,看破千年仁义名;九州纵横十万里,三世叛逆任我行。
玄嚣郎
军旅情路
军旅情路
文章主要写作者军旅生涯不同的感情经历,曾经作为一名军人,有彷徨、有无助、有落泪,经历了同学情、战友情、兄弟情的磨炼,还有着抛弃与被抛弃的磨难,文章情节细致,如同回忆录。此文章出现人物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纵夜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