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狄,春秋时期便常居于中原北部。在周朝建立后,将北狄、西戎、东夷、南蛮等作为周王室的荒服,但随着周王室的没落,各荒服之族也开始常常入侵各诸侯国,而北狄祸患尤为严重。
公元前662年,北狄逐渐壮大,最先侵扰邢国(今河北邢台市附近)。面对北狄强大的实力,邢国根本不能应付北狄的进攻,连连败退。在北狄攻占邢国后于公元前660年,北狄继续南下入侵卫国,面对北狄的进攻,卫国同样是一触即溃无法抵抗,卫国也差点被灭。齐桓公率领着诸侯,也没有把握对抗北狄,只能依托黄河天堑来阻挡北狄的继续南下,并将卫、邢两国迁徙到黄河南边建国。
随着北狄的壮大,北狄也逐渐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三个大的族群。赤狄和白狄常居于太行山之西,长狄则在太行山东面。长狄一族虽然攻占原来邢国和卫国的大部分土地,但依然是以半农半牧的生活,也时常侵扰齐、鲁、卫、宋等国。
公元前616年,长狄再次入侵齐国,鲁文公派大夫叔孙得臣救援齐国,在打败长狄后,鲁大夫叔孙得臣没有善罢甘休,而是下令追击长狄之敌。鲁国大夫富父终甥俘虏了长狄的最后一位酋长长狄侨如,并将其杀死。鲁大夫富父终甥为了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侨如。而长狄一族在连年的征战中,也早已经国空人弱,再加上齐国、卫国、晋国和鲁国对其的轮番征讨,才使得长狄一族再也无害于太行山以东。
白狄一族常年与晋国友好,晋文公当年逃亡就在白狄,白狄居住于雍州北部,即今(陕西北部)。白狄曾受秦国的怂恿一起攻伐过晋国,但在公元前601年,晋和白狄议和,并一起讨伐秦国。白狄一族虽然身为北狄,但远离各诸侯,并和晋国有很好的外交关系,使得一直安居于雍州北部。
而同为北狄的赤狄却不同,晋国连年的对外扩张下,使得赤狄的地盘受到了威胁。公元前603年,赤狄一族便入侵晋国,一直攻到了邢丘(今河南温县附近)。晋成公想要讨伐赤狄,而晋大夫荀林父担心楚庄王会借机入侵晋国,而劝谏晋成公不要出兵攻赤狄,而是专心应对楚庄王。公元前602年,赤狄再次入侵晋国,而对于赤狄的侵扰,晋国依然选择了隐忍赤狄的侵犯。
在接下来的数年中,晋国经过了邲地之战的失败,使得晋国元气大伤,这也让赤狄一族更加的肆无忌惮。
赤狄有四个大的部落,分别是潞氏、甲氏、留吁和铎辰。而潞氏为最大,晋成公为了安抚赤狄,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潞氏的酋长婴儿。
公元前594年,楚庄王围困宋国,而晋国迟迟不肯出兵救援,就是因为赤狄正在虎视眈眈。就在这一年,潞氏一族的大臣酆舒依仗自己的权利,诬陷其酋长潞子婴儿的夫人勾结晋国,杀死了潞子婴儿的夫人,并打伤了潞子婴儿的一只眼睛。而潞子婴儿的夫人正是晋成公的女儿,晋景公的姐姐。
晋景公得知自己的姐姐被杀后,便要讨伐赤狄,但晋国各大夫都忌惮赤狄的强大,都劝谏晋景公不要出兵讨伐。而晋大夫伯宗则赞成晋景公的计划,并且说出了讨伐赤狄潞氏的五条罪名,而且说出现在的赤狄是“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晋景公听从了大夫伯宗,派大夫荀林父带兵征伐赤狄潞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