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春秋纵战国

(七)春秋弑君第一人

卫国,始于康叔。康叔为周武王同胞弟弟,在周武王坐分天下时,康叔年幼没有得到分封。

直到周成王时期,周公旦平定了“三监之乱”,诛杀了武庚。周公旦将武庚的部分封地,即淇水与黄河之间,分封给康叔建国立祀。国号为卫,自此康叔为卫康叔。

卫康叔定都于朝歌(今河南鹤壁市),卫康叔年少,再加上不久前发生的“三监之乱”。周公旦反复告诫卫康叔治国理政之本,卫康叔也不失周公旦所望,将卫国治理得国民和悦,民富国强。

因为卫康叔的贤能,也曾做到了周王室的司寇。

卫国自卫康叔起,穿至卫武公,共两百多年十一代。在卫武公四十二年(公元前771年),平定幽王之乱和平王东迁中,卫武公有功于周王室。周平王卫国国君的爵位从侯爵上封至公爵。

卫武公在位五十五年(即公元前758年)死,其子继位为卫庄公。卫庄公有子二人,其一为太子完,另一个为爱妾之子州吁。

州吁是子因母宠,所以得到了卫庄公的偏爱。州吁依持卫庄公的偏爱,自幼便骄横成性,奢侈成风。长大后更是喜爱带兵程威,对此卫庄公让州吁成为领兵之将。

卫大夫石碏劝谏卫庄公,以约束公子州吁的行为,教导其品性,任其骄横放纵,将会成为卫国一难。并说“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意思就是,受宠了而不骄横的,骄横惯了还能承受身份地位的下降,身份地位下降了能不怨恨的,怨恨了但能克制自己的人,少啊。卫庄公没有听取石碏的意见,依然偏爱州吁。石碏无奈告老还乡。

公元前735年,即卫庄公二十三年死,太子完继位,即卫桓公。

卫桓公继位后,便罢黜州吁在卫国的职务,让其回封地养老。当初一呼百应的卫国将军,现在清闲在家养老。这样的反差让从小骄横,如今壮年的州吁无法忍受。

州吁没有立即做出夺权的行动,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那样的实力。他选择了逃亡,放弃封地养老的生活。

州吁逃亡在外,开始拉拢因犯罪逃亡的卫国人,还有其他诸侯国中的亡命之徒。封官许愿于卫国内自己的党羽,谋划这篡位夺权的的计划。直到公元前719年,州吁趁卫桓公外出狩猎,带领死士弑杀卫桓公。在其党羽的拥护下入朝歌为卫君。

州吁篡位为卫君,虽然有党羽的拥护,但毕竟是少数。更没有卫国民众的基础,而且卫桓公已经在位十五年。为了得到卫国民众的拥护,国内大夫的认可,周边诸侯的支持。他没有施恩于民,重利安抚大夫,礼拜诸侯和周天子。而是想用怨恨和战争来淡化和掩盖自己弑君篡位的事实。

州吁便移民怨于郑国,自郑国版图的扩张,多有侵犯于卫国。想以此得到卫国民众的拥护。州吁献媚于宋国,想两国联合攻郑,陈国和蔡国一直交好于宋,卫,如果宋、卫联合,陈、蔡必定跟随。

宋国开国者,微子启。微子启是商纣王的哥哥,周武王灭商后,分封了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但武庚因为“三监之乱”而灭国,周成王为了不断绝商汤的祭祀,便分封微子启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市),国号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在下风折柳
在下风折柳
固执的老臣,软弱的君王……老臣偏要完成先帝嘱托以扶持太子坐位天下。这里钦符国,有一黑发少年人在雪天来至此。总有心里侠义之士。“所以欲谋反,我为王。”
书上山桥
三国:公开科技,讲课震惊曹孙刘
三国:公开科技,讲课震惊曹孙刘
简介:重回赤壁前夕,建设德胜书院,直接公开全部人类科技,引得三国豪杰纷纷前来求学。曹操:先生可为帝师,可为国师!刘备:我愿意当先生一辈子的学生!孙权:求先生再讲讲海洋霸权!(书友群:34770740)
冰道
自说自话谈三国
自说自话谈三国
如果三国时期的人物都开始自说自话,那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无敌?还是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大义凛然?现在,不妨让《三国演义》里的人物都张开嘴,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
寻未兮
三国:向刘备自曝穿越者身份
三国:向刘备自曝穿越者身份
史记,公元209年,曹操兵败赤壁,刘皇叔获麒麟子凌云。麒麟子自未来而来,经促膝长谈后,被诸葛亮称为师,也为汉之国师。自此往后,汉域第一世家凌家崛起。曾有古语言:汉域有无数个汉皇,却只有一个凌家!
忆仙尘
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
让你当兵戒纨绔,你苟成军中猛虎
王锋意外穿越,成为一名纨绔弟子,爷爷是部队大佬,父亲是集团总裁,母亲境外创业科学家,条件好到可以躺平,但是开局他被父亲送到部队戒掉纨绔的习性,王公子也是想苟着两年,出来潇洒人生,可是在部队苟着苟着,他的想法不知不觉被老兵们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烙印,不断改变着王锋,最后……他居然苟成了军中猛虎,直到有一天他出现在家人的面前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
燕子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