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盗墓:开局获得黑金古刀

第249章 给丫这变态的脑子浇醒!

看着一脸焦急的阿达,陈枭直接淡笑着摇了摇头。

回去?老子本就是故意下来的,又怎么可能掉头回去呢?

虽然心中是如此想的,但是话可不能这样说,简单的组织了一下语言后,陈枭便平淡的开口回道。

“回去?现在怎么回去?咱们掉下来的这个水洞的洞口,与咱们现在所处的位置,起码也有着三四米高,难道你又什么办法将咱们这么多人,以及这几条竹筏一同拉上去不成?”

听闻陈枭这个反问的阿达,也是顿时面色一僵,仔细的思考的一番后,也没有想到什么可以上去的方法,最终也只好老脸一垮的蹲到了一旁。

就在陈枭与阿达交谈的时候,小哥、黑瞎子以及精绝女王、乌禅彩维四女,都是齐齐将目光看向了此时行进的正前方方向。

“陈爷,前面有东西!”黑瞎子大声朝陈枭喊了一声。

其实根本就用不到黑瞎子提醒,在进到这个水洞的瞬间,甚至可以说在进遮龙山之前,熟知剧情的陈枭便早就已经知道这前面的东西了。

众人听到黑瞎子的呼喊,都是齐齐举起了手中的ak,和手电筒对准了正前方!

随着竹筏沿着水流慢慢向着前方慢慢的靠近,其余人这才终于是看清楚了,前面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顺着众人手中手电筒所照出的光,前方赫然正是一具具被铁链,倒挂在上方岩壁之上的人形石俑!

说是人形石俑,倒是不太准确,因为这些看似像是石俑的东西,生前可都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所制成的!

“是咱们先前遇到过的人形石俑,但是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

虽然这些石俑看起来比较吓人,但是说起来也就是一个摆设啊!这献王老儿在这里摆出这么多,难道是想要用这吓退想要进虫谷的人?”胖子大笑着说道。

老胡、霍灵、陈文锦等没有发觉出其中异常的几人,也是噗嗤一笑。

只有陈枭、精绝女王,小哥、黑瞎子以及清楚的知道这其中恐怖的阿达等人,则是面露凝重之色。

陈枭侧过头看着后方,还在向老胡、孔雀以及二十位张家弟子打屁的胖子,嘴角微微上扬,淡笑着说道:“谁说这些石俑和之前遇到的那个一样了?你们再仔细看看。”

听陈枭竟然如此说,众人这才仔细的观察起了这些人俑。

旋即便惊奇的发现,这些人俑的面部表情,以及身高等都是各不相同!

瞬间!一个令人寒毛耸立的大胆猜测,就出现在了众人的脑子里。

“咕噜,陈爷这些人俑难道都是活人?”老胡吞咽了一口唾沫,语气很是不确定的向陈枭出声问道。

并不是他不相信,而是不敢相信!

要知道就单单是目前,前方能被他们所看到的人俑,就最少有着上近三百具之多了!

而且接触手中手电筒,所射出的光亮,依稀还可以看到,这些人俑在这后边可还有着很远的距离!

要是这些人俑,真的全都是由活人所制成的,那起码也得有着数千条人命死在这里了啊?

所以虽然老胡此时心中已经知道这是真的了,但心中的善念还是盼着,这一切最好别是真的!

但是接下来陈枭那肯定的回答,却是彻底的让老胡所盼的一切,彻底烟消云散。

“嗯,这些人都是生前被献王使用痋虫的幼虫,所制成了活人甬!

其实这和当时咱们在龙岭,所看到陈玉楼所使用的那口用活人来养鱼的大缸,都是一个原理。

都是以人来喂养幼体的痋虫,唯一不同的一点,就是献王这个老家伙所使用的方法更加的惨绝人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神秘复苏:此世之暗
神秘复苏:此世之暗
人们彷徨,人们失措,总有人能鸿运齐天,总有人是天命之子,但这里只是一个小人物的故事。
花幽丶山月
深蓝寻踪
深蓝寻踪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手心里的光
长于潮汐将死之夜
长于潮汐将死之夜
人能观测世界的方法太有限了,只通过看、听、触碰等等方式,谁又能保证自己观测的世界一定完整呢?李沧蓝见到过一些失明的人,他们天生比其他人少一种观测世界的方法。比起其他人的怜悯,他却想到了自己,有人天生少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那么会不会有人天生比其他人多一种呢?想到这儿,回想起小时候的那段荒诞经历,李沧蓝呼吸有些凝滞。他不愿意相信现实是不完整的‘虚假’,但也不愿意相信自己所看见的是真实。一直浑浑噩噩的,
灼灼之
颤栗之眼
颤栗之眼
那一天!这个世界的太阳被一颗巨大眼眸取代!各种黑暗生物也出现在世界的各个区域,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疯狂的发展科技,世界也因此迎来了新的纪元。肉身苦弱,机械飞升!基因改造,异变成神!这个世界人类选择的道路,究竟是对是错?只有永远活着的人才有资格评判!而对于莫名其妙来到这个世界的唐恒,他只想好好活着!
目真人
板凳儿奇案录
板凳儿奇案录
北宋年间,历两朝三代的赫赫将门呼延家四公子得了个不足月的早产儿,还是在孕母起身时直接滑落在四方椅上,他自出生稳婆便不止一次唉声叹气地暗示其祖父老呼延“此子恐难有龟龄之寿”。老呼延育有四子,个个虎背熊腰,志学之年便跟随他征战沙场,四子十一个孙儿也都壮硕得小牛犊一般,偏偏这个小十二孱弱得让人心疼,老呼延便给这个“板凳儿”起名呼延略,养在自己屋内,与老妻一起悉心照料。聪慧过人的呼延略七岁时善于洞察细节的
一蓑烟雨两未然